基督徒社会身份研究——以D村基督徒为例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督教近来在中国的发展都很迅速,基督教群体规模在中国越来越大,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基督教群体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是集中在宗教学领域,对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和建构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希望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法对基督徒这一群体进行新的探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新的视角对这一群体进行诠释和理解。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中,身份标识始终都没有消失过,国家通过身份这一工具对社会进行整合和建构。中国目前虽然处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过度时期,但事实上通过身份的隐型运行机制仍不能排除。通过身份获取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获得某种身份意味着拥有相应的社会支持,身份可以为人们获取社会资源提供有效的捷径。那么未获得某种社会身份的群体他们在社会资源占有和获取社会支持方面意味着不曾拥有身份为他们带来的优势,处于劣势地位,这一群体在社会体制中逐渐边缘化和弱化,被主流社会所排斥。  基督徒群体是弱势群体的一个构成部分。基督徒群体中的个体成员在未获得宗教身份之前,更多是以无社会身份的弱势的社会角色而存在,而获得基督徒身份对他们改变社会生活和个体生存状况提供了新的契机。宗教身份为弱势群体敞开了一道大门,被主流社会排斥在外的他们寻求宗教身份的庇护,并通过以神为中介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基督教内群体的关系网络,弥补了他们在世俗生活中因无法获得社会身份而致使他们无法拥有的社会资源。因此宗教身份成为最有效的帮助基督徒们提供获得支持和资源的途径。
其他文献
当代青年农民工已经取代中老年或者说老一代农民工,成为城市中农民工群体的主体。与能够忍辱负重、选择“沉默”的中老年农民工不同,他们有着独特的政治参与价值取向和更为强烈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发展,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这为助人自助的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需求。令人欣慰的是,当前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进行了
学位
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的精神物质财富空前丰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更加深入,成果显著。但是与此同时,原本隐藏
学位
本文研究的是身体不在场的条件下,虚拟社区中施行的是什么样的权力控制与反抗策略。该研究以中穆网虚拟社区为例,采用民族志方法,阐释虚拟社区中的权力关系。  本文认为,虚拟社
残疾人群体是一个特别需要帮助与关怀的弱势群体。残疾人权益的落实是一个国家文明与法制进步的标志。我国是人口大国,残疾人数量众多,帮助残疾人更好的融入社会生产活动中,实
从学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家企业安全办公室实习.报到后不久,恰逢市里有关部门通知说要来工厂进行安全大检查.为迎接检查,主任召集办公室有关人员开会.会上老张说,库房那批
壮文化是壮族群体在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及共同宗教信仰、共同习俗环境中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本课题以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文化利用理论和马克思
自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地方政府纷纷进行土地改革尝试,学术界也为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做了有关土地流转制度的争论和不同补偿机制的探索。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西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