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转移催化β-二羰基化合物不对称α-羟基化反应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α-羟基-β-二羰基结构广泛地存在于天然产物和医药分子中。针对β-二羰基化合物进行不对称催化氧化是目前获得该类结构最直接、高效的方法。通过相转移催化氧化制备手性α-羟基-β-二羰基化合物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本文通过设计新的金鸡纳碱衍生相转移催化剂实现绿色化学技术创新,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微通道反应器)实现化工过程强化,多途径、多方法地解决反应效率低、氧化剂原子经济性差、安全性差和放大难等问题。(1)为缩短过氧化物氧化反应时间、提高催化效率和操作安全性。合成了一系列C-2’修饰的二氢辛可宁衍生相转移催化剂,在间歇条件下进行催化剂筛选、反应条件优化、构效关系研究,相应的产物获得了 71-95%收率和22-89%ee。发现随着β-酮酸酯的酯基空间位阻增大,手性产物的对映选择性提高;而随着β-酮酰胺的酰胺位阻的增大,手性产物的对映选择性降低。在间歇反应优化基础上,用微通道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研究,实现“液-液”两相的不对称氧化反应,缩短了反应时间并获得了 83-93%收率和78-84%ee。(2)研究可见光活化分子氧不对称羟基化反应。由于光传播中的衰减效应,限制了光化学反应通过“体积放大”的策略进行反应的放大。因此,在间歇条件进行催化剂筛选、构效关系研究和反应机理研究,产物获得了 46-97%收率和4-90%ee。发现β-酮酸酯和β-酮酰胺类化合物随着酯基或酰胺基空间位阻的减小,产物的对映选择性降低。以间歇反应为基础,在微反应器中实现光催化的“气-液-液”多相的不对称氧化反应的连续合成,缩短了反应时间并成功进行了克级的放大。(3)设计并制备了辛可宁衍生的手性光催化剂。通过在辛可宁衍生相转移催化剂中引入四苯基卟啉结构,实现了手性催化中心和光活性中心的结合。以间歇反应为基础,在微反应器中实现光催化的不对称氧化反应的连续合成,在白光照射下活化氧气,产物获得了 95%收率和86%ee。(4)开发了辛可宁衍生相转移催化剂与β-二羰基化合物形成复合物作为光活化中心的催化策略。在模型反应中辛可宁衍生相转移催化剂作为反应的手性催化中心、相转移催化中心,以及与底物形成复合物而形成光活化中心。在蓝光照射下活化氧气,产物获得了 52-96%收率和24-90%ee。以间歇反应为基础,在微反应器中实现光催化的“气-液-液”多相的不对称连续氧化,缩短了反应时间并获得了 54-95%收率和78-88%ee。最后,为了探究反应光敏中心的“来源”进行了多组对照实验,综合以前的研究和实验结果,推测反应的机理过程以及辛可宁衍生相转移催化剂与底物形成的复合物为反应的光活化中心。
其他文献
目的:四肢创伤性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中国地区有关四肢创伤性骨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数据仅依靠单中心报道,尚无综合性研究可提供完整数据;我们拟通过分析中国多家医疗
本文以明清佛教戒律思想为中心论述六大问题,即思想概说、宗学并进、大小同归、禅教释律、兼修净密、现实圆融等,主要讨论明清丛林改革及文化嬗变视阈下律宗的发展及佛教戒律
含氧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环加成反应是构建含氧杂环化合物高效简洁的方法。乙烯基碳酸乙烯酯是构建多元含氧杂环化合物的重要前体化
SiC是性能优越的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传统合成方法高耗能、高污染,无法满足高端产品需求。论文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具有加热速率快、环保节能等优点,选用不同碳源材料,探索合成
骨化三醇(Calcitriol,1,25-dihydroxyvitamin D3)是维生素 D(VD)经过体内代谢后产生的生物活性最强的分子,该活化过程包括在肝脏和肾脏进行的两次羟基化修饰。骨化三醇的主要
传统中药淫羊藿用于促进生殖健康已有悠久的历史。草药淫羊藿常被用于治疗内分泌紊乱、性冷淡、不育、老龄功能障碍、性腺机能障碍、雄性阳痿以及改善雌性健康。淫羊藿也被用
实验目的:角蛋白-14阳性(KRT14+)上皮细胞是唾液腺发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群前体细胞,在成体唾液腺中也仍存有部分KRT14+前体细胞以维持唾液腺导管稳态及损伤后唾液腺导管再
目的:研究优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即提纯其中的多系分化持续应激(Muse)细胞和用血红素加氧酶-1(HO-1)进行修饰,对受损的肠上皮细胞(IECs)的保护效果,并对其分子机
季节性流感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分为甲、乙、丙、丁四个亚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导致季节性流感的主要因素,多次引
茶叶香气是茶叶的灵魂,关乎茶叶风味品质的优劣,影响消费者喜好度及选择性。茶叶香气的产生,多源于不具香前体分子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一系列的物理、生化反应产香。茶氨酸,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