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止血法与活血通络法调节RVO兔模型微循环及凝血因子作用机制的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ajia0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是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后第二位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也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RVO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属于难治之证,中医以《血证论》为理论指导采用凉血止血法及活血通络法取得良好疗效。但两法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协同作用,作用有何不同,并没有十分精准的阐述,作用机制也尚未阐明。目的:探讨凉血止血法及活血通络法对RVO兔模型视网膜微循环及凝血相关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光化学法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家兔模型,采取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止血组(A组)、活血组(B组)、止血±活血组(C组)共5组。空白组6只,不造模,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4组每组各18只,造模后分别予不同汤剂灌胃。造模后30min及给药后1d、3d、7d、14d、28d,行眼底照相及FFA检查,观察并详细记录荧光渗漏面积、视网膜循环时间和阻塞静脉再通情况;耳缘静脉取血,测量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及纤溶酶原(PLG)活性水平。给药3d、14d、28d静脉采血后处死实验兔并摘除眼球,切除全层视组织,制作成120nm超薄切片,铅铀双染后行电镜观察;10%福尔马林固定,制作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制备视网膜组织匀浆,检测其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 (6-Keto-PGF1a)的含量。结果:1兔眼眼底及FFA表现:1.1不同时间段各组兔眼眼底:1d后A、B、C各组眼底表现均与模型组相近;3d-7d三组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吸收,A组较明显,网膜水肿较模型组减轻;14d后三组出血基本吸收,网膜未见明显水肿,血管管径迂曲状态较模型组缓解,B、C组较明显;28d后各组眼底表现与模型组相近。1.2不同时间段各组兔眼FFA:1d后A、B、C各组FFA表现均与模型组相近;3d-7d三组遮蔽荧光及局限性高荧光较模型组减轻,A组较明显,B、C组少数兔眼静脉再通;14d后三组未见明显遮蔽荧光,少数眼可见血管瘤及吻合支,部分兔眼静脉再通,三组间区别不显著;28d后各组FFA表现与模型组相近。1.3FFA血管再通情况:各组在造模30min-1d均未出现血管再通;3d时中药组均出现血管再通,模型组未出现;7d时模型组出现血管再通,而中药组更为通畅;14d时,半数模型组及全部中药组出现血管再通;28d时,各组血流通畅。2不同时间段各组兔眼光镜观察:3d后A、B、C各组血栓形成状况、神经纤维层水肿、增厚程度均较模型组轻微,其中B组血栓最不明显,A组神经纤维层厚度最薄,B组出血状况较A、C组明显,与模型组相似;14dA、B、C各组节细胞排列较模型组整齐,A、B组优于C组;28dA、B、C各组视网膜层间结构均优于模型组,A、B组优于C组。3不同时间段各组兔眼电镜观察:3d后中药各组细胞核膜结构,核内结构及细胞质内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均较模型组完整,A组结构最完整;14d后各组核内染色质分布,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均较模型组清晰,A、B组优于C组;28d后各组形态结构均优于模型组。4不同时间段各组ATⅢ水平比较:造模30min-1d,模型组与A组有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造模3d,模型组与B组差异显著(P<0.01),A组与B、C组差异显著(P<0.01);造模7d,模型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显著(P<0.01);造模14-28d,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5不同时间段各组PLG水平比较:造模30min,各组间均无差异;造模1d,B组与模型组、A组有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造模3d,模型组与A、B组,A、B、C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造模7d,A组与模型组、C组差异显著(P<0.01);造模14d-28d,B组与A、C组有差异(P<0.05)。6不同时间段各组TXB2水平比较:造模3d,模型组与B组差异显著(P<0.01),C组与A、B组有差异(P<0.05);造模14d,B组与另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造模28d,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提示:在3~28d,各组均能使TXB2水平升高。7不同时间段各组TXB2/6-Keto-PGF1α水平比较:造模3d,模型组与C组差异显著(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造模14d,B组与A、C组有差异(P<0.05);造模28d,模型组与A、B、C三组均有差异(P<0.05)。结论:1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及病理观察结果显示,光动力学方法造模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与RVO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基本吻合。2按照7d内为发病早期,14d左右为发病中期,28d左右为发病后期划分阶段,凉血止血法与活血通络法均能促进视网膜水肿、出血的吸收,能有效改善血管瘀滞状况。止血法更有利于RVO早期(7d以内)出血及水肿的吸收,而活血法侧重于改善静阻中、后期(14d以后)的瘀滞状况。两法合用时结果与活血法相似。3凉血止血法与活血通络法均能不同程度的保护视网膜各级神经细胞,延缓或减轻细胞病理性改变。活血法可作用于栓塞早期(7d内),促使血栓溶解,止血法能减轻病变早期(7d内)神经纤维缺血性改变;止血法及活血法在病变中期(14d左右)均能有效保护节细胞,有利于维持神经节细胞的正常形态结构;止血法及活血法均能减缓病变后期(28d左右)神经细胞及色素上皮细胞的进行性改变。两法合用,各期结果均低于单独用药组。4中药干预后视网膜的超微病理改变与组织病理改变相一致,病变早期(3d)各级神经细胞均发生不同程度病理性改变(以肿胀、空泡样改变为主),内层结构的改变重于外层。5模型组凝血因子及微血管变化:造模早中期(14d内)抗凝血因子水平较正常组低,呈凝血状态,中后期(14d后)逐渐恢复正常;造模早期(3d)微血管呈收缩状态,然后逐渐缓解,中期(14d)后开始呈现舒血管状态。6与模型组相比较,凉血止血法、活血通络法在凝血因子及微血管平滑肌调控方面均有作用,但作用机制各有侧重。两法合用的调节作用并不是凉血止血法和活血通络法机制的简单叠加。7凉血止血法对凝血因子及微血管平滑肌具有双相调控作用。在凝血机制方面:早期(3d内)具有促凝血作用,利于止血;7d以后表现为抗凝作用,减少血栓形成。调节血管平滑肌方面:以舒张血管为主,早中期均呈舒张作用,可能有利于改善组织缺氧,促进微循环重建;中期以后表现出收缩血管趋势。8活血通络法对凝血因子起单相调控作用:早中期抗凝作用显著,减少血栓形成;中期以后作用减弱。调节血管平滑肌方面:早期有舒张血管趋势,但作用不明显,中晚期有收缩血管作用。9两法合用在早中期对凝血因子作用较显著,有促凝作用,其余各时期抗凝或促凝作用不明显。调节血管平滑肌方面:早期舒张血管作用强于凉血止血法与活血通络法,中期以后收缩血管作用明显,但与活血通络法效果相似。10从作用机制分析,起促凝作用者为凉血止血法的早期及两法合用者的早中期,其它时间段各法均无作用;在抗凝方面,凉血止血法和活血通络法只在中期以后开始起作用,两法合用者抗凝作用不明显。在微血管调节方面,三法均有类似的双向作用,即早期起舒血管作用,晚期起缩血管作用,但凉血止血法舒血管作用较长久,活血通络法及合用法缩血管作用偏早。11本研究所获结果表明:凉血止血法及活血通络法在实验性RVO治疗中对凝血因子及微循环的调节表现为双向性作用,不同于西药的单项调节。即因疾病不同、阶段不同、病理改变不同而发挥不同作用。提示我们在临床应用上不可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疾病、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病理状况辨证施治,以提高疗效。
其他文献
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来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信息以及语篇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政治演说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语言学家发现:在
综述了提高吸入粉雾剂雾化性能的方法、粉雾剂的体外评价手段和生物药剂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进展状况。着重介绍了大多孔粒子和纳米粒的聚合物对提高粉雾剂物化性能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个人主义思潮开始冲击传统的集体主义观念,与个人主义有密切关系的利己主义兴起并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目前社会上对个人主义正名和批判
本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温度和3种不同光照强度双因子两两交叉处理下温室番茄结果期番茄果实内部4个不同部位中果皮、心室隔壁、胶质胎座、果肉的碳水化合物代谢,以寻找不同温度
目的:探讨优秀射击射箭运动员父母教养方式与应激反应性焦虑的相关性,结合运动员应激状态下的心理生理反应和认知过程探查运动员焦虑易感性因素,并以运动员平时成绩与比赛成绩
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概念被引入肿瘤学研究,肿瘤干细胞学说逐渐形成。该学说认为,导致肿瘤发生和维持肿瘤生长的是一小群叫做“肿瘤干细胞”的细胞;这些细胞在肿
荆楚音乐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艺术地表现了楚文化浪漫奇诡、自由开放的性格。本文着重从历史沿革、地方音调体系、结构及终止式等音乐形态学方面研究了荆楚音乐的地方
泰山府君,又作"太山府君",最早在晋人干宝《搜神记》卷四所载胡母班被太山府君召唤的故事里,泰山府君被视为泰山主神。泰山府君信仰传入日本后被广为信奉,并与佛教思想、阴阳
目的:针对睑缘炎相关性干眼症的病因病机特点,运用中药防风通圣散整体调理、配合疏风散湿汤外洗及睑板腺按摩、局部应用复方妥布霉素眼膏的方法治疗本病,探讨治疗本病的新思路
目的了解孕妇妊娠晚期缺铁性贫血(IDA)的发病状况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延庆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35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于孕晚期(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