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伴随着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而衍生的各种信息,借助社交网络在社会上传播扩散。这些消息,来源不明,真假难辨,关注度高、极易引发人群全网围观,从而可能蔓延、发酵、爆发成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网络舆情。如果不能掌握其发展规律,处置不当,轻则引发社会不满情绪滋生,激发共愤,导致恶性事件发生;重则引发大游行、大示威,造成社会动荡、秩序失衡,经济发展受阻,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研究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而衍生的各种信息,借助社交网络在社会上传播扩散。这些消息,来源不明,真假难辨,关注度高、极易引发人群全网围观,从而可能蔓延、发酵、爆发成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网络舆情。如果不能掌握其发展规律,处置不当,轻则引发社会不满情绪滋生,激发共愤,导致恶性事件发生;重则引发大游行、大示威,造成社会动荡、秩序失衡,经济发展受阻,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因此,研究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规律,从而制定及时有效的控制策略,是众多领域内学者的核心关注点。本文着重从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形成机制、传播过程、传播态势预测与传播引导处置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基于相关的理论,构建了分析模型,深入探讨其形成、传播规律,进而提出管理与控制策略建议,为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四点:第一,运用群体极化理论,探索了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形成机制。基于群体极化理论视角,构建了影响群体行为意愿的因素模型,并引入了感知匿名性的调节作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到的339份样本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群体认同、社会比较频率对态度极化及行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匿名性增强了群体认同对态度极化及行为意愿的正向影响。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第二,运用不确定理论,构建了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方程,探讨了其动态传播过程。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数据量不大,样本量缺乏,很难提供概率性预测。本文运用清华大学刘宝碇教授的不确定理论来探索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网络舆情形成初期,网络舆情信息发布者和网络舆情信息内容都是难以确定的因素,根据这两个不确定因素,建立了网络舆情传播的推理规则,建立了网络舆情传播的不确定推理系统。其次,根据网络舆情的正负向分类,提出了时间轴线上的网络舆情传播升温期、爆发期、正向网络舆情传播二次爆发期、正向网络舆情传播保温期、负向网络舆情快速降温期以及正向网络舆情缓慢降温期,构建了相应的不确定偏微分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方程,并对不同时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传播方程的有效性。第三,运用分形理论,构建了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态势预测模型。首先分析了网络舆情传播态势所具有分形特征,先采用统计矩函数方法判断了在该传播过程为均匀的分形过程,再采用R/S分析法求解分形维数以证明网络舆情传播态势具有分形特征;还采用关联维数方法判断其传播过程所具有的混沌性。最后构建了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态势预测模型。第四,运用热传导理论,建立了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控制模型。本文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网络舆情传播类比成一个热传导过程,分析了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与网络舆情信息“温度”相关的个体兴趣度、传播倾向度、网络舆情信息传递系数和传播广度等因素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构建了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控制模型。最后从治理层面提出了舆情引导策略和危机处置原则和方法。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1)基于群体极化理论对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形成机制进行探究,构建了影响群体行为意愿的因素模型,并引入了感知匿名性的调节作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2)建立了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不确定偏微分模型,针对不同阶段的网络舆情建立了不确定传播方程,探讨了动态传播过程。(3)基于分形理论,构建了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态势预测模型。应用统计矩函数、Hurst指数和关联维数作为网络舆情传播态势分形的特征,建立了网络舆情传播态势加权一阶局域单步预测模型和多步预测模型。(4)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了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控制模型。从个体兴趣度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影响、传播倾向度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影响、网络舆情信息传递系数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影响以及网络舆情传播广度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
其他文献
与合作相关的问题给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需要深入探索群体合作现象的动力学机理。演化博弈为解释自私个体之间的合作行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框架。近年来随着复杂网络研究的兴起,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等各种拓扑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演化博弈的研究中。网络中的每个节点代表一个个体,每个个体与其邻居个体进行某种形式的博弈。先前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结构对于系统的合作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当个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的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哪些因素会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如何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传统的公司理论大都将经理人视为独立地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的理性人,因此,主要将会计信息视为公司独立决策的结果,忽视了公司与公司之间会计信息质
本文以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患者日常行为活动视角入手,具体选择慢病患者健康行为中与建成环境相关的就医行为与健身行为作为研究重点,探究城镇不同尺度建成环境对患者行为及健康的影响。首先,对患者日常健康行为、相关建成环境因素以及健康效应结果进行指标解构,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进行量化测度与评价,并建构建成环境影响患者行为及健康效应的作用模式理论框架。其次,对患者日常就医行为与健身行为的属性结构与空间特征进行
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学习及记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目前全球约有5000余万名AD患者,为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在脑内沉积形成老年斑是目前公认的AD病理特征之一,Aβ直接或间接对脑实质内神经元突触结构及功能造成损伤,在AD早期学习记忆障碍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这一过程
包价旅游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的经营困惑,如恶性竞争、质量监控难度大、投诉事件频发等,政府和行业虽从规范价格市场、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服务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却未能打破困局。对此,本研究将关注点转移到价值上,认为有效利用顾客能力是提升包价旅游产品价值的突破口;引导顾客价值共创行为成为游客能力利用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以包价旅游者价值共创行为为研究对象,以期在探索包价旅游者行为表现与规律的基础
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异议之诉(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称为分配方案异议之诉)是指在民事执行参与分配程序中,分配方案所载明的债权人或被执行人对分配方案记载的相关债权人的债权或分配金额表示异议,在异议对象提出反对意见后,以异议对象为被告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分配方案中的异议部分重新进行判定的一项诉讼制度。参与分配异议之诉制度起源于域外,在我国,其制度依据仅仅是最高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民事诉讼法》对其未有明文记载
库存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生产和运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当的库存既能够降低库存成本,又不至于影响正常的产品生产和客户服务,而过量的库存会造成持有成本的负担。因此,如何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库存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建立一套有效的库存管理核心技术,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实现长足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的推进,数据
随着国家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工程的实施,台站数量快速增加,台站监测、地震预警、地震速报对地震监测预警产出的时效性、准确性和一致性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传统特征检测或人机交互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行业需求,迫切需要推动地震监测预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本文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开展了数据质量监控、震相拾取、震级测定、闽台震级差异等研究,重点解决“数据质量检测不完备、S波拾取难度大、震级测定偏差大、闽台震级发布不统
近现代佛教报刊的兴办被认为是佛教复兴的一大标志与成果,《海潮音》则是其中历时最久、影响最大、学术价值最高的佛教期刊。它比较完整地记录了近现代佛教的历史状况与改革历程。本研究即以《海潮音》为研究视阈,探析近现代几次佛教革新思潮与运动的基本情况、成败原因与历史影响。中国人自己主办佛教报刊始于1912年由著名报人狄楚青居士创办、濮一乘居士编辑的《佛学丛报》与1913年中国佛教总会主办、太虚法师编辑的《佛
氯代多氟辛烷磺酸(Cl-PFOS)、氯代多氟辛烷醚磺酸(6:2 Cl-PFESA)以及氯代多氟癸烷醚磺酸(8:2 Cl-PFESA)是三种典型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替代物,在全球环境样品、野生动植物和人体中广泛检出,其污染浓度与PFOS相当。尽管在设计之初是希望这些氯代替代物比其前身PFOS对环境和生态的潜在危害更小,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对这些新型替代物的环境和生物行为仍知之甚少,亟需开展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