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和剂量学的影响及诱导化疗后再计划的剂量学特点,探讨鼻咽癌治疗过程中靶区变化对剂量学的影响及诱导化疗后再计划的可行性,为合理设计放疗计划提供临床数据。方法:患者诱导化疗前后各行一次增强CT扫描定位,将两次扫描图像传至计划系统。同一个医师根据定位图像和MRI影像资料,在2-3个高年资专科医师指导下分别勾画靶区并按相同条件设计处方剂量,而后由同一个物理师同时按相同条件制作两段放疗计划,分别定义为Plan1及Plan2,其中Plan2用于实际治疗。再将诱导化疗后的靶区结构拷贝到第一段计划,融合生成第三段靶计划,定义为Plan1-2,Plan1-2即为Plan1照在诱导化疗后靶区上的实际靶计划。分别比较两个靶区大小以及三段靶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并观察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1.诱导化疗前后对比,鼻咽原发灶GTVnx和双侧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明显缩小(P<0.05);2.诱导化疗前后,患者两段计划72.6Gy与62.7Gy等剂量线体积(V72.6Gy、V62.7Gy)比较,后者明显缩小(P<0.05);3.诱导化疗前后对比,第一段计划:PGTV实际最小剂量有降低趋势(P=0.055),靶区实际平均剂量明显降低(P<0.05);虽然脑干实际平均剂量和颞叶最大剂量明显降低(P<0.05),但脊髓实际平均剂量和最大剂量均明显增加(P<0.05);靶区CI明显降低,HI明显增加(P<0.05);4.诱导化疗后重新设计放疗计划:靶区实际平均剂量以及GTV、PGTV实际最小剂量明显增加(P<0.05),CTV1及PTV1实际最大剂量亦有增加趋势(P=0.095);颞叶实际平均剂量明显降低(P<0.05),脊髓实际平均剂量和最大剂量明显降低(P<0.05);靶区CI明显增加,HI明显降低(P<0.05);5.与诱导化疗前相比,诱导化疗后重新设计靶计划Plan2:PGTV平均剂量增加(P<0.05),CTV1和PTV1最大剂量有增加趋势(P=0.095);颞叶和腮腺平均剂量明显降低(P<0.05);靶区CI及HI差别不大(P>0.05);6.治疗结束满3个月鼻咽部原发灶和双侧颈部转移淋巴结CR率为93.3%。结论:1.诱导化疗后肿瘤较前消退明显,第一段调强放疗靶计划剂量学分布变差;2.诱导化疗后再计划更有剂量学优势,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