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断层地震周期行为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h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门山断层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是中国大陆西南地区一个典型的大型逆冲断裂带,与成都平原交界分布。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地震之后,有关青藏高原变形机制等相关动力学科学问题,成为受到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论文依据汶川地震前后在龙门山断层附近所累积的丰富的GPS观测、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构造物理实验结果和龙门山断层地震复发周期研究成果,对模型几何结构、介质参数和断层几何以及断层面摩擦系数进行了约束。调研了国内外龙门山地区有关岩石圈介质结构的研究现状,给出本模型介质参数的可调节范围。考虑重力条件,利用在龙门山断层附近观测的GPS数据给出模型边界条件,断层面遵循速率—状态相依的摩擦本构关系,建立二维黏弹性—弹塑性有限元动力学模型,并进一步模拟了龙门山断层上大震准周期复发行为、分析了断层上地震孕育位置、地震周期不同阶段的应力应变场演化特征,论文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铲形逆冲断层上的地震复发行为是准周期行为;(2)龙门山断层最大库仑应力位于断层17~20km深处,应力长期积累和同震释放都住此深度达到最大,说明地震会在此处孕育、发动;(3)在断层破裂的深部和浅部,同震滑移量大小和构造应力释放量大小并非同步,而是差异悬殊;(4)地震仅释放了局部区域积累的应变能,断层上盘上地壳顶部和底部的褶皱、破裂等永久变形形式也是应变能释放的重要形式;(5)应变能密度增量的演化图像分为:震间、同震和震后期,清晰反映了龙门山断层附近的地震动力学过程;(6)地震发生除了释放能量外,还会对近断层的中地壳和断层底部有很大的应变能加载;而这些加载在震后期将用几十年的时间,通过震后滑移、余震或中下地壳乃至上地幔的驰豫变形等形式得以释放。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将有助于我们量化理解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带的变形模式及其地震动力学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创造性地将《周易》中的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等理论运用在图像加密领域,分别提出了基于四象(二爻)和重卦(六爻)的图像编码原则,基于相应的变爻变卦运算规则和八卦
关于建立高效教室的研究清楚表明,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突破原有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并找到适应学生科学学习的新方法。即使是科学老师也需要能够在课程中进行有效的引导。换句话
在凸几何分析及相关领域,Steiner对称化在凸体理论中是非常典型和有用的工具.尽管Jakob Steiner提出Steiner对称化的初衷是解决等周不等式的问题,但其作用却马上扩展到其它领
希格斯(Higgs)物理是当今高能物理的热门研究课题,这是因为Higgs粒子在物质质量来源的问题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建立和运行
在技术型诉讼案件中,案件技术事实查明或者说专业技术性问题的举证与受损数额确定是最为突出的两大难点。但当下,在制度层面存在一些掣肘科技知识审判应用的困境。专家证人制
会议
低温胁迫影响植物生长及农作物产量,研究植物的低温胁迫机制和耐冷性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植物适应低温胁迫的调节机制包括CBF-COR信号调控以及依赖激素脱落酸(AB
关联成像,又被称为鬼成像(GI),是一种利用光场的高阶强度相关测量来重构待测物体的像的新型成像技术,是近年来量子光学领域热门的研究方向。关联成像与经典成像相比具有很多
悬移质泥沙输运在河口三角洲演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在悬沙输运研究中,如何获取准确的含沙量数据是该研究的重要前提。相比于传统的采集水样方法,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Optica
植被的光合作用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类胡萝卜素是植被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之一。类胡萝卜素在保护叶绿素以维持光合作用进
链路预测是基于目前已存在的连边预测未来存在连边的可能性,可以部分解决复杂网络中缺失信息的还原和预测这一重要问题,已成为复杂网络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的基于马尔可夫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