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supracricoid partial laryngectomy SCPL)由Ma.jer和Rieder在1959年首次提出,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已形成一大系列多种手术方式的喉功能性外科技术,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长期生存与功能性结果。该术式既能完整切除肿瘤,又可保留喉的生理功能,在不影响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的前提下,避免部分晚期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具有应用广泛、手术方法简单规范、易于掌握等优点。
随着头颈外科的发展,喉癌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其治疗重点已从单纯强调提高生存率转为同时注重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已成为喉癌患者的远期康复指标。目前有关SCPL术式的报道较多,国内尚无有关SCPL术式生活质量的研究。比较完美的生存质量研究方式应该是两个结合:量(生存率分析)与质(生活质量分析)相结合,描述性研究与分析性研究相结合。本研究分析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的疗效、功能及并发症,评价该术式对保留喉功能的价值,为SCPI.的应用提供临床经验。评估SCPL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指导患者术后康复,以提出相应的对策。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有病例56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2例,男女比例27:1,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8.29±9.34岁。初诊者53例,放疗后复发者2例,行激光手术后复发1例。TNM分期:按2002国际抗癌联盟(UICC)喉癌分期标准:期10例,Ⅱ期18例,Ⅲ期22例,Ⅳ期6例(包括3例复发患者)。其中声门型喉癌47例,声门上型喉癌9例。CHEP45例(包括3例TCHEP),CHPll例(包括1例TCHP)。16例保留单侧杓状软骨,40例保留双侧杓状软骨。以上56例中排除死亡、转移、失访及明显心、肺等疾病影响健康者,研究44例患者生活质量。
2.肿瘤学评估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4月在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行SCPL术的喉癌患者56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喉癌患者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
3.功能学评估以拔管率、平均拔管天数作为评价呼吸功能的主要指标;以平均拔胃管天数评估吞咽功能,应用Pearson和Leipzig呼吸评分法进行误咽分级;采用Wepmen等语言评估的主观评价法评价术后言语功能。
4.生活质量评估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表(UW-QOL),头颈肿瘤患者行为状态量表(PSS-HN),表现状态量表(KPS)联合评估44例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5.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SPSS11.5for Windows软件处理,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Kaplan-Meier法、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随访结果及总的生存状况随访从手术之日开始至2007年4月止,43例生存,死亡10例,失访3例,以死亡记。随访时间11-84月,中位随访时间34.83月。死亡10例中有8例死于肿瘤相关疾病,2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随访中6例复发,其中颈部复发3例,喉颈部复发3例,3年局部控制率92.38﹪。行挽救性手术及放疗后5例控制,1例未控颈部大出血死亡。喉器官保留率92.86﹪(52/56)。
2.并发症
本组56例喉癌中共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8.93﹪(5/56)。其中2例喉瘘,1例颈部伤口感染,1例术后喉狭窄,1例术后严重误咽致吸入性肺炎。
3.生存率
本组56例喉癌患者中,3年生存率分别为86.27﹪。早、晚期喉癌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95.83﹪和77.75﹪。
4.功能结果(呼吸、吞咽、发声功能)除1例行全喉切除、1例喉狭窄拔管困难,1例未行气管切开(术后24小时拔除气管插管,呼吸平顺)外。余53例均顺利拔管,拔管率98.15﹪,平均拔除气管套管11(5-120)天。平均拔胃管时间9(4-45)天,除1例严重误咽行全喉切除外,余经吞咽训练后均恢复正常的吞咽功能。CHEP喉功能恢复优于CHP,保留双侧杓状软骨喉功能恢复优于保留单侧杓状软骨。56例患者术后主观言语功能评估均达到(+)以上,符合日常生活需要。
5.生活质量评估本组44例患者采用UW-QOL、PSS-HNC、KPS三种量表联合评估SCPL患者术后生活质量。UW-QOL平均得分1150.07±62.61,PSS-HNC平均得分278.07±31.23,KPS平均得分96.59±5.2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放疗、分期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放疗患者在讲话交流、唾液、心情、焦虑方面生活质量低于未放疗患者。患者比较关注的生活需求重点依次是讲话交流、活动、心情、娱乐、唾液、焦虑、吞咽、外貌、疼痛、味觉、咀嚼、肩膀。
结论:
1.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取得较好的肿瘤学及功能学结果,保留基本的喉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2.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总体水平高,表明患者能达到一个基本正常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