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Cr超晶格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ec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FLAPW),本文计算了(001)面和(110)面Fe/Cr超晶格的电子结构,研究了该体系中Fe层在铁磁耦合与反铁磁耦合两种状态下的磁矩分布和能态密度。 在(001)面,Fe<,1>/Cr<,1>、Fe<,3>/Cr<,1>、Fe<,3>/Cr<,3>、Fe<,5>/Cr<,5>超晶格体系中Fe层间为铁磁耦合时的总能量更低,即铁磁耦合状态是基态,对于Fe<,4>/Cr<,4>,反铁磁耦合时的总能量更低,所以反铁磁耦合状态是基态。其内禀自旋波长度为两层。Fe层的磁矩由于Cr层的加入而有一些变化,Cr层的磁矩的方向是正负相间变化的。相邻的Fe原子和Cr原子之间是反铁磁性耦合的,Fe原子的d轨道和Cr原子的d轨道在费米能附近有一定程度的杂化。 对于Fe<,1>/Cr<,1>、Fe<,3>/Cr<,3>、Fe<,4>/Cr<,4>、Fe<,5>/Cr<,5>超晶格来说,随着Fe/Cr超晶格中m和n的逐渐增大,所有的Fe原子和处手中间层的Cr原子,其磁矩基本上是逐渐增大的;而处于边界处的Cr原子,其磁矩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原因是边界处的Cr原子的磁矩依赖于Fe原子的磁矩变化、Fe原子与Cr原子之间的耦合情况和中间层Cr原子的磁矩变化,而随着m和n的逐渐增大,这几种变化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趋势。 在(110)面,Fe<,3>/Cr<,1>、Fe<,3>/Cr<,3>、Fe<,3>/Cr<,5>超晶格体系中Fe层间铁磁耦合时的总能量更低,即铁磁耦合状态是基态。Fe层的磁矩由于Cr层的加入而有一些变化,Cr层的磁矩的方向是正负相间变化的。相邻的Fe原子和Cr原子之间是反铁磁性耦合的。因为Fe原子的d轨道和Cr原子的d轨道在费米能附近有较强的杂化,所以Cr层的磁矩受到抑制。计算表明,Cr层上出现了很小的磁矩。Cr层的磁矩由不同磁作用之间的微妙的平衡来决定。 比较三种超晶格Fe<,3>/Cr<,1>、Fe<,3>/Cr<,3>、Fe<,3>/Cr<,5>的磁性,就会发现,从Fe<,3>/Cr<,1>到Fe<,3>/Cr<,3>,再到Fe<,3>/Cr<,5>,随着Cr层的厚度逐渐增大,处于中间层的Cr原子磁矩逐渐增大,但是处于边界处Cr原子磁矩却逐渐减小;无论是处于中间层Fe原子,还是处于边界处的Fe原子,磁矩都逐渐减小,并且减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通过对Fe/Cr超晶格在(001)面和(110)面的基态能量、电子结构、磁性等性质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数据,得出了许多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其光学性质、磁光性质、磁致电阻等有重要的作用,而磁性超晶格的光学性质、磁光性质、磁致电阻等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磁性材料有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文章分析了初中化学课堂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让学生多动脑,学会自己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要懂得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等构建初三化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以Lewis-Riesenfeld(LR)不变量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推广了的不变量理论是解决含时问题的有力工具之一。我们首先介绍了有关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理论的发展历史和一些基本性质
语文是在教学的过程中的基础性的课程,在对于语文的学习除了是对知识的识读之外还是一种情感的抒发与交流的过程.在新课改之后的高中的语文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将高中语文的
在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一一英语课堂,许多英语教师对原有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渐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然而,不少教师也走入一些误区,比如课堂多
本文第一部分求解了原子核在三轴形变势中,处在单j轨道及单N轨道上的单粒子的本征值方程,对单j轨道情况进行了从j表象到j表象和j表象的变换,讨论了单粒子本征波函数的对称性与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二十一世纪技能的培养已成为当今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技能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人认为项目教学法是实现培养学
量子信息学是经典信息论与量子力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以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为基础,研究信息处理的一门新兴前沿科学。量子信息学包括量子密码术、量子通信、量子
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师由权威型向民主、融洽的朋友式转变,将知识的传播融入亲情氛围之中,并自始自终保持真实、信任和移情性理解,指导学生对学习态度和结果进行正确认
本文以抛物线性限制势量子点为基础,设计了一种量子计算机的基本信息存储单元一量子比特(qubit)模型,并深入的研究了这种量子比特的性质。 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
1977年科学家们发现,通过掺杂反式聚乙炔的电导率会急剧提高,可增加几个甚至几十个数量级,变成良导体。从此以后,对导电聚合物的研究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