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场耦合作用下多晶硅还原炉能量耗散机理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信息化与新能源发展的今天,多晶硅作为半导体与光伏行业的核心原材料需求量与日俱增。改良西门子法以成熟的工艺与简单的设备成为多晶硅的主要生产工艺,然而使用该工艺进行生产时能耗过高是目前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多晶硅沉积中传热过程对生产总能耗产生主要影响。本文针对改良西门子法生产过程中能耗过高的问题,开展了多场耦合作用下多晶硅还原炉能量耗散机理研究。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CFD),使用仿真模拟手段,通过引入能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定律、连续性方程,并结合湍流模型与辐射模型,建立了还原炉流体动力学和热量传递模型。应用模型研究了操作条件对大型(42对棒)西门子还原炉内的传递现象,研究了还原炉内对流与传热过程中流场、温度场与电磁辐射场分布规律,获得能量耗散的影响因素及规律,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简单环形硅棒排布推导出还原炉内环形布棒模型,应用12对硅棒还原炉对布棒模型进行硅棒排布实施的阐述,分析42对棒还原炉应用布棒模型得出不同排布方式下的炉行为与棒行为,结合还原炉内炉行为与棒行为对不同硅棒半径下对流传热能耗和辐射传热能耗进行分析,得出还原炉内硅棒生长过程中的能耗规律:炉内温度场与流场共同影响对流传热能耗,随着硅棒半径增大炉内对流传热能耗增大,硅棒半径影响炉内辐射传热能耗,随着硅棒半径增大炉内相对内环的硅棒辐射能耗先增后减,三环排布时硅棒半径为由30mm增长到50mm最后增至70mm时,硅棒辐射能耗由517832.38W先增到571554.94W,随后减小至517170.06W,而相对外环的硅棒能耗一直增大。提出针对硅棒环形排布的多晶硅还原炉降耗方案:选用布棒模型中相对环数较少的布棒方式来降低还原炉内对流传热与辐射传热能耗。(2)建立新型还原炉传热模型,其特点表现在“蜂巢状”的硅棒排布上,针对其建立了描述反应器内流场、温度场、电磁场的仿真模型,获得不同操作条件下还原炉内物理场规律:炉内温度随硅棒温度升高而升高,炉内辐射强度随壁面发射率的增大而减小。应用不同工艺参数进行还原炉能耗分析,获得其对还原炉内能耗的影响。最后耦合多物理场针对不同硅棒半径下能耗进行分析,得出新型还原炉内硅棒半径由30mm增至70mm时,还原炉总能耗由4053649.23W增至5831481.13W,并与环形还原炉进行比较分析,其总能耗较传环状4环排布节能11.86%。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加上国内优质煤炭资源的短缺,发展对褐煤资源综合利用,将有效缓解我国煤炭能源供给紧张的局面。现阶段钢铁企业主要通过优化喷吹煤结构达到节约目的。基于褐煤资源储量丰富、燃烧性能优良、价格低等优点,越来越多钢铁厂将褐煤与其他煤种混配应用于高炉中,达到经济效益和工业效益双丰收局面。本论文是基于某钢铁厂高炉喷煤实际项目开展,对高炉喷煤前期的磨煤系统和输送系
个旧矿区高松矿田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夏地块西部右江盆地中南盘江凹断褶束的西南隅,是中国华南成矿省的最西端,毗邻三江成矿带,为特提斯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作用下的产物,区内矿床受构造、岩浆岩复合作用控制明显。本论文通过对矿田内的节理构造、断裂构造进行系统划分,结合个旧矿区高松矿田已有勘查成果,分析矿田内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对矿田构造体系进行划分,建立了构造变形的时间序列,分别对成矿前、成矿期和成
随着锌及锌合金的大量应用,对锌的纯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锌精炼提纯过程研究对粗锌精炼及锌二次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真空冶金技术具有无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高回收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粗金属精炼及合金分离提纯过程中。锌蒸气压较高,真空冶金对锌分离提纯是一种有效方法,杂质元素会不同程度的富集在液相及气相中。本文基于VLE(气-液相平衡)理论和金属挥发理论,对锌基合金真空蒸馏分离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锌电积过程是湿法炼锌最重要的工序,占锌生产总能耗约80%,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节能降耗,对改善电积工序达能耗降低提出新要求。随着高品位锌矿储量逐渐枯竭,多种多样的杂质离子及添加剂进入硫酸锌浸出液中,如浸出过程带入的单宁酸、氟离子、氯离子等对锌电积过程节能降耗及锌品质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本论文通过电化学分析、锌电积实验及中试验证、阴极腐蚀实验、锌成核规律等系列手段,系统研究了单宁酸(40-120 m
高硫铝土矿是一种难处理的铝土矿资源,拜耳法赤泥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的一种有害的高碱度固体废渣。高硫铝土矿和拜耳法赤泥的综合利用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如果能够解决高硫铝土矿中硫含量过高的问题,并同时分离高硫铝土矿和赤泥中的铁铝等有价金属,高硫铝土矿和拜耳法赤泥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我国的铝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发展,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对高硫铝土矿和拜耳法赤泥里面的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分离进行研究,
化工分离是现代化学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分离过程,每年需要消耗世界能源的10-15%。因此,研究低能耗的替代分离技术十分必要。膜分离技术由于在分离过程中不涉及任何的相变化,能效高,且易于实现连续化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分离技术。然而,目前所使用的膜材料多为聚合物膜,此类膜机械强度较差,容易受到酸性气体的腐蚀,且由于膜材料自身性质的影响,其分离性能会受到“trade-off”效应的限制,提高
金刚石具有优异的光学、力学、热学、电学性能,是一种典型的多功能材料,在航空航天、能源、精密加工等高新技术领域有着极佳的应用前景。然而,天然金刚石非常稀有且价格昂贵,多用于首饰等奢侈品消费领域。高温高压法制备的金刚石多为颗粒状,缺陷及杂质较多,多用于磨削领域,极大地限制了金刚石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而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可实现在较低的生产成本下制备出大尺寸高品质金刚膜,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
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各类基础工程建设中常出现的一类工程,岩质边坡工程其自身具有的潜在危害性一直被专家学者所重视。然而传统、常用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存在一定主观性和局限性,无法全面、客观的评价边坡工程稳定性。为此,本文以个旧市对门山岩质高边坡为依托,通过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与可靠度分析法相结合的一套新体系全面对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FCM聚类法确定了岩体优势结构面分组
Pb-Ca-Sn系阳极作为铜电积的主要阳极材料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但是依然存在着阳极电位高和耐腐蚀性差等缺点。因此,为了降低能耗减少阳极腐蚀,本文从确定Mn2+和Co2+离子影响机理、制备工艺优化(包括优化淬火热处理温度和浇铸厚度)和控制变质剂添加量等三个方面对Pb-Ca-Sn阳极进行改性。首先,Mn2+和Co2+离子对Pb-Ca-Sn阳极在Cu SO4-H2SO4溶液体系下影响发现:电解液中Mn2
闪烁体是一种能够将X射线或者其他高能带电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转化为紫外或可见光的光-光功能转换材料。目前,闪烁体在基础应用研究和辐射探测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高能物理、工业无损检测、材料研究以及医学成像等领域。传统的无机单晶(如Gd2SiO5:Ce3+、Cs I(Tl)、Bi4Ge3O12(BGO))因其结构的稳定性和优异的光学闪烁性能从而成为商用的闪烁体材料。然而,单晶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