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绵羊MBL抗支原体肺炎相关基因的筛选与分析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绵羊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在新疆乃至世界范围内威胁着养羊业的发展,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的致病机理比较复杂且尚不明确,因此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难度较大。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在绵羊抗MO感染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目的:为了探讨MO的致病机制和MBL在机体抗MO感染中发挥的抗病机制,从转录组测序结果中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完成部分差异基因在细胞水平的验证。  方法:(1)通过真核表达和血清提取分别获取绵羊MBL重组蛋白与天然蛋白,将2月龄左右中国美利奴羊通过PCR-SSCP将绵羊MBL外显子1基因分型,根据分型结果,随机选取抗病型绵羊5只与易感型绵羊5只,进行MO人工感染。感染后14d、21d静脉注射MBL,42d屠宰取肝脏送交生物公司测序。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测序反馈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组织块法培养绵羊呼吸道上皮细胞,分离纯化出绵羊呼吸道上皮细胞,并进行形态学与免疫组化鉴定(3)培养绵羊呼吸道上皮细胞,于MO感染8h、16h、24h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定量PCR检测FGF1、C-Myc、c-jun基因在MO感染24h的转录水平。  结果:(1)SDS-PAGE凝胶可在28kD及更高分子量处检测到天然MBL单体和聚合体,重组蛋白仅在约32kD处呈现单一的清晰条带。单糖配体结合试验显示二者都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PCR-SSCP分选出中国美利奴羊4种MBL外显子1基因型;肝脏取样测序成功构建MO感染、MBL治疗模型的转录组文库。对转录组文库进行数据分析,成功筛选出差异表达显著的基因325个,并对其进行了归类与转录本表达水平等分析。(2)成功从绵羊气管分离纯化得到绵羊呼吸道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并对绵羊呼吸道上皮细胞完成了免疫组化鉴定。(3)易感组与抗病组绵羊呼吸道上皮细胞在 MO感染8h、16h、24h时的细胞存活率不断下降,但易感组与抗病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培养基中加入MBL可使MO侵染24h导致的细胞凋亡率下降,差异显著(P<0.05)。MO感染24h后FGF1基因转录水平比未经感染的细胞显著性升高(P<0.01);C-Myc、c-jun基因在MO感染24h后与未经感染细胞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通过高通量测序成功构建了中国美利奴羊人工感染MO且经MBL治疗的转录组文库,对文库分析获得325个差异表达基因。(2)成功分离出绵羊呼吸道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3)不同基因型绵羊的细胞在抗MO感染未表现出差异;绵羊呼吸道上皮细胞经MO感染,FGF1基因转录显著性升高,c-jun、C-Myc基因转录无显著变化。MBL在细胞水平及个体水平对绵羊抗肺炎支原体感染均具有一定保护作用,MBL对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中,FGF1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高效课堂是建立在“有效课堂”为底线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的“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由此可见,构建高效课堂,是立足于师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究、创新、完善、发展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育教学观念 教学重心 预习 有备 有标 有趣 有法 有情 有效 有用  一、转变“教育
本研究旨在探索鸡新城疫泄殖腔免疫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与滴鼻、饮水等免疫方法比较。采用新城疫Lasota弱毒疫苗于14日龄和28日龄通过泄殖腔、滴鼻、饮水免疫雏鸡,并设对照组。
信息时代下,知识更新扩张速度极快,教师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知识,不可能总是“授人以鱼”,而应转变为“授人以渔”。所以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千斗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案教学”正是从这一基本点出发,教给学生如何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怎样学习才会有较好的效果。今天的高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获取新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最方
由于牛皮蝇蛆病严重危害养牛业的发展,本实验为了控制和消除牛皮蝇蛆病,根据国内外对透皮吸收理论与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和倍硫磷浇泼剂的成功配方为基础筛选出主药敌百虫、透
摘要:所谓隐性教学,通常是与显性教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潜在的,无法通过考卷的分数、量的测试来衡量。一般来说,现阶段的语文课程安排决定于《语文课程标准》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都能够通过考试、考核以及其它测试方式进行衡量,都是可以通过教师按照 《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和学生在课堂与课余的学习能达到目的的,即显性教学就可以完成这一任务。而许多潜在的知识和书本没有但又必须使学生在今后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