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在四川绵阳、眉山、德阳等地发生了一种严重危害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的急性败血症,该病具有发病突然,死亡率高,传染快等特点,以体表出现不规则褪色斑,腹部肿胀,血样腹水和内脏器官充、出血为病变特征。由于病原不详,养殖户盲目用药,病情难以控制,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对斑点叉尾鮰养殖业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严重挫伤了广大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因此,为确保斑点叉尾鮰养殖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开展斑点叉尾鮰该病的病原学、病理学和防治等的研究工作意义非常重要。本实验从四川德阳中江继光水库发生急性败血症状的斑点叉尾徊(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分离出一株病原菌,命名为D070801,该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兼性厌氧发酵型短杆菌,对除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蔗糖、果糖、七叶苷以外多种糖不利用,氧化酶、DNA酶、淀粉酶、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甲基红、吲哚、VP阳性。在以该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及RDP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同源性达到99.1%,综合该菌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其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该病原对氟哌酸、强力霉素、氟苯尼考、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高度敏感。采用7.5×106CFU/ml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菌液对斑点叉尾鮰进行腹腔注射的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感染斑点叉尾鮰主要病变为体表出现褪色斑,鳃丝肿胀、充血,上下颌出血,腹部膨大,腹腔内有带血腹水,肛门红肿,肝、脾、肾等内脏器官肿大、充出血,脑、脂肪充血,肠腔内充满含血粘液,部分病鱼出现后肠充气肿胀、肠套叠的特点。病理组织学上,鳃小片水肿,上皮细胞的增生和肿胀,呼吸上皮肿胀与毛细血管分离,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变性水肿,间隙内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空泡变性,甚至出现坏死,肝脏原有的索状结构消失。脾出血,脾内充满大量红细胞,脾淋巴细胞坏死。肾小囊内多量炎性渗出物,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结构破坏。胃充血明显,胃壁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胃粘膜分泌多量炎性渗出物,胃腺腺上皮细胞肿胀。肠黏膜上皮坏死、脱落,黏膜下层水肿。脑软膜血管扩张,脑膜充血,脑实质神经原细胞内血管周间隙增宽。利用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灭活全菌苗(菌苗浓度为108CFU/ml)对斑点叉尾鮰进行浸泡免疫,分别在首次免疫后7d、21d、35d进行受免鱼的免疫效果测定,结果表明其血清凝集抗体效价、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溶菌酶含量均显著增高。以3.3×108CFU/ml浓度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菌液对首次免疫后7d和加强免疫后7d的斑点叉尾鮰分别进行活菌攻毒,结果表明受免鱼的相对免疫保护率(RPS)分别达到32.6%和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