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均资源占有不足、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紧迫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程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普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技术进行分析讨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围绕循环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从探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与循环经济的关系出发,采用理论、实证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现实生活中农民焚烧秸秆为例,找出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制度建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指出只有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循环经济观,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依靠科学技术,构建循环经济系统结构,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建立循环型社会。对于一个处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 对于这些问题的阐述,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 在第一部分“引论”中,提出本文研究的主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在第二部分“循环经济概述”中讨论了循环经济的产生及其演化,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和基本特征,通过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对比,分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面临的困难,讨论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阐明了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 在第三部分“一个例子—以农民焚烧秸秆为例”中,通过对“秸秆为什么成为废弃物、农民为何焚烧秸秆、现有的秸秆利用技术为什么难以推广、治理农村焚烧秸秆污染的出路究竟在哪里”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分析,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既要靠技术创新,又要靠制度创新,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