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篮瑶婚姻家庭的变迁——以广西大瑶山六巷村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lin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瑶族是最早源于我国,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断在国内、向海内外迁徙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瑶族创造出自己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适应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也适应着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变迁.花篮瑶是广西金秀大瑶山五个瑶族支系中的一支.明朝大藤峡瑶民起义失败后被统治者驱赶于大瑶山之中,克服了大山中恶劣的环境,世世代代生存、繁衍在大瑶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山地文化.1935年9月18日,应广西省政府研究"特种民族"的特邀,费孝通和前妻王同惠第一次到大瑶山进行调查,较长时间居住和工作在六巷村,和当地瑶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不幸的是王同惠在调查中捐躯,费孝通受伤返回.1936年6月出版的费孝通先生的《花篮瑶社会组织》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六巷村花篮瑶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也使偏僻的六巷村从此闻名遐迩. 2005年8月3日,距费孝通先生第一次瑶山调查70年之后,我们师生一行五人前往广西大瑶山花篮瑶的六巷村作回访调查.以此次调查内容为资料,以费先生的《花篮瑶社会组织》为基点,本论文应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变迁理论和观点描述和分析花篮瑶婚姻、家庭和社会组织的变迁,既是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较少民族的生活状况进行的研究,同时也是通过这种微型的社区变迁研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透视中国社会在这一阶段所经历的社会变迁.在调查过程中,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做到全面、深入地收集资料. 本文共五章内容.第一章作为导论,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及写作目的,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最后阐述了此次研究所采用的方法. 第二章"金秀大瑶山的花篮瑶",作为调查点的背景资料和研究的基点介绍,分别介绍了花篮瑶在大瑶山瑶支中的地位、六巷花篮瑶村落及社会情况和《花篮瑶社会组织》内容概述. 第三章描述花篮瑶婚姻的变迁,从通婚范围、婚姻的缔结、结婚仪式、离婚和再婚、婚姻观念等几个方面对传统和现代的花篮瑶婚姻进行比较,阐述婚姻的变迁. 第四章描述花篮瑶家庭的变迁,通过对家庭规模和结构、家庭功能、家庭成员关系和继嗣体系的比较和分析,阐述花篮瑶家庭的变化. 第五章在分析了花篮瑶婚姻和家庭的变迁之后,讨论花篮瑶以婚姻家庭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的变迁,阐述了花篮瑶社会中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变化.最后对花篮瑶社会组织变迁的特点和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对变迁中的花篮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关注,以引起相关工作人员和政府部门的重视.
其他文献
1 育苗移栽与直播技术1.1 移栽意义一是可解决季节之间矛盾,特别是对于一年三熟制地区,育苗移栽就显得尤为重要。二是生长势强,群体整齐,结构合理,可获得高产。1.2 壮苗的形
1 选好优质棉种种子包衣前首先要备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良种。健籽率要达到80%以上,发芽率要达到85%以上。然后进行泡沫酸脱绒,脱绒后的种子残绒要控制在80%以内,残酸率控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信息技术产品的符号消费状况,以及大学生是如何看待大学校园信息技术产品符号消费现象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消费文化特性的分析,结合波德里
编辑同志:rn我单位由于工作地点与生活区较远,有专车接送上下班职工.现想作如下规定:职工自己开摩托车上下班发生交通事故不作工伤处理.不知是否合法有效,请解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直以来,在我国,教育往往被大多数个人和家庭当作是改变自身命运、实现社会流动的主要方式,尤其是那些相对低层的群体和个人。然而,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在教
在我国的《普通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一文中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的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根据相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社会改革开放形势的推动下,我国的卫生事业也走过了不平凡的二十年,改变了十年“文革”之后造成的卫生机构严重受损、卫生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卫生装备条件严重低下、卫生服务供需矛盾严重突出的现象。特别是1996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之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需要,各项卫生工作改革不断深入,全国各个医疗机构的内部改革也全面展开。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全国各个医疗机构
流动农民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学界对流动农民的生存现状、社会保障、城市融合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关于流动农民的城市社会
本文立足于社区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从社区发展的内在生成逻辑对社会转型——社会整合的发轫、社区建设——社会整合的基础、社区变迁——社区发展的动力、
农村,特别是农民,在中国这个几千年来以农为本的国家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历史主要是农村社会的绵延。20世纪30年代前后形成的乡村建设学派,主张以乡村教育、改造、建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