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伴随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物质水平逐步提升,垃圾产量也在逐年扩大,如何适当地处理垃圾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现阶段,垃圾处理通常采取填埋或焚烧的方法,前者可能会将垃圾中的有用成分一同填埋,造成资源浪费,后者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目前的垃圾分类仍依靠大量人力手动分类,工作效率低下,分类速度慢,无法及时处理海量垃圾。本文以回收有用资源为目标,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和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物质水平逐步提升,垃圾产量也在逐年扩大,如何适当地处理垃圾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现阶段,垃圾处理通常采取填埋或焚烧的方法,前者可能会将垃圾中的有用成分一同填埋,造成资源浪费,后者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垃圾分类意义重大,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目前的垃圾分类仍依靠大量人力手动分类,工作效率低下,分类速度慢,无法及时处理海量垃圾。本文以回收有用资源为目标,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垃圾种类进行识别,结合自动化技术,从而实现对垃圾的自动分类。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局部特征点的垃圾图像识别方法研究。首先使用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算法提取局部特征点,采用区域划分和自适应阈值的方法,有效解决特征点大量重叠问题,其次对特征点作聚类,生成视觉词袋模型,然后利用视觉词袋模型给每幅图像编码,最后将图像编码和标签输入支持向量机中训练,找到用于区分数据的支持向量。在华为垃圾分类数据集中挑选了部分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并与SIF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URF(Speed Up Robust Features)、FREAK(Fast Retina Keypoint)、AKAZE(Accelerated KAZE)和 ORB 算法进行了对比。该方法占用硬件设备的存储空间小,识别速度快,但垃圾识别准确率较低,而且可识别种类少,适用于识别速度要求高,垃圾形状变化少,硬件设备成本控制严格的场合中。(2)基于深度学习的垃圾图像识别方法研究。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垃圾图像进行识别,解决了某些垃圾图像复杂,形状颜色多变的问题。采用了一种轻量多注意力模块,与MobileNetV3相结合,在不增加参数量的同时,提高了准确率。在华为垃圾分类数据集中进行训练和测试,并与SE(Squeeze-and-Excitation)模块、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模块、ECA(Efficient Channel Attention)模块进行对比实验,以证明改进模型有效性。该方法识别准确率高,识别垃圾种类多,但是耗时长,网络模型占用的硬件存储空间较大,适用于垃圾识别准确率要求高,但耗时可以略长且硬件成本控制较为宽松的场合中。(3)垃圾分类实验系统设计。针对路边、楼道等场景中垃圾分类难的问题,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垃圾分类实验装置,详细说明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流程。搭建完实物系统后,首先在系统上采集了各类垃圾的图像,构建了自己的图像数据集,用于模型的训练。然后对系统进行了测试,从结果可以看得出,该垃圾分类系统可以根据摄像头获取的图像,自动识别垃圾种类,并将其投放到正确的垃圾桶中,也可将垃圾图像传送到上位机平台,继续训练识别模型。
其他文献
扁平足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会引起人体下肢力线不正,造成骨骼、韧带等方面疾病。柔性扁平足作为扁平足形式的一种,可在孩童时期通过矫正干预来改善足弓的生长和发育。矫形鞋垫作为扁平足最主要干预形式之一,已经在前人的研究中证明有良好的矫正效果。然而,前人研究中,关于对长期穿着不同矫形鞋垫足弓支撑高度对儿童柔性扁平足患者步态参数的研究较少,且关于穿着矫形鞋垫对于改善儿童扁平足下肢生物力学的
依托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Z时代人群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持续滋生情绪问题,长期的职场压力以及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的恶性循环无法得到缓解,群体化的负面情绪走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体验时代下需求的不断升级,用户对于交互过程中的感官互动要求明显提升,营造个体多维度的情感感知共鸣成为当下设计师主要聚焦的设计问题。结合Z时代人群个性鲜明的生活主张,围绕群体普适性需求引导用户体验的正向感知效果
含氟聚丙烯酸酯具有耐候性、抗污性和拒水拒油性等优异特性,是目前市场中常用的皮革涂饰剂种类之一。Pickering乳液聚合与传统乳液聚合相比具有稳定性优异和环保等优点。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以天然有机纳米粒子为稳定剂的Pickering乳液聚合,因天然有机纳米粒子具有优良的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等优势引起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的制备。纤维素纳米晶(CNC)作为一种天然有机纳米粒
在互联网与数字化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端虚拟社区已成为推动新时代文化传承及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渠道;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遗目录,是铜川地区人们智慧的结晶。随着工业文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耀州窑陶瓷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文化内涵流失严重,面临诸多困境。因此要积极响应国家“文化自信”号召,大力推广耀州窑陶瓷发展。对耀州窑陶瓷移动端虚拟社区推广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耀州窑陶瓷在推广困境中寻求
从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到IP改编热潮时期票房斐然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对经典文化IP进行动漫化改编,一直是中国动画史上的传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2017年推出了“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这一政策的实施更是助推了诸多中国经典民间故事以新的形式出现在观众眼前。在“IP改编”热潮和国漫崛起的语境下,对“白蛇”经典IP进行的动漫化改编,也出现了多部颇具讨论度的动画、漫画、游戏作品。“白蛇
陈炉古镇世代制陶,其制瓷技艺早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前,现代化和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许多民间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存在感正在逐渐消失,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失传的窘境,陈炉古镇的传统制瓷技艺也同样遭受着严峻的生存危机。本课题研究陈炉古镇陶瓷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唤醒对陶瓷“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人类学理论视角下,充分挖掘古镇陶瓷相关的历史人文、生态基础、技艺传承、产业发展等内容,探讨新形势下陈炉陶瓷
章补是指明清时期官员袍服前后缝缀的一块或圆或方的丝织物,此类丝织物从图案纹样到材质工艺大有讲究,纹样精巧细致,工艺独具匠心,在古代服饰体系中极具代表性。章补纹样作为古代服饰中的装饰纹样,挖掘文化符号的内涵,提取、凝练和重构纹样因子应用于运动鞋设计领域,古为今用,大有可为。本课题以明清章补纹样为研究对象,研究讨论其在运动鞋中的设计方法。首先,从章补的起源发展、纹样构成、类型及寓意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建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是识别某一地区不同时期拍摄的影像中的差异的过程,是遥感影像分析中重要的应用分支之一。随着光学传感器设备的日益发达,其所收集到的遥感影像的清晰程度也日益提高,为遥感影像的数据分析研究带来了更加宝贵的细节数据。但另一方面,分辨率的增加使得类内间的方差增大,地物纹理信息更加丰富,导致对变化对象的检测难度越来越高。以往的基于图像算术或图像变换等的传统方法都是在中低分辨率影像上做研究,对于更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国古代史中在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它凭借着宽广辽阔的疆土、发达昌盛的经济、开放包容的文化,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瞩目的王朝。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唐朝时期绘画、壁画、泥塑、雕塑等艺术一时都达到了顶峰。唐代装饰艺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超越前朝,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体系,展现着中国纹饰的无穷魅力。唐代发饰纹样作为唐朝装饰纹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身上能看到装饰艺术在唐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