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尼·莫里森是非裔美国文坛最为卓越和高产的作家之一。她还是一九九三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她深刻关注黑人的命运,尤其关注遭受白人和男人双重压迫的女性黑人的命运。在莫里森的小说中,不管是生活在丈夫屋檐下的“天使”还是反抗父权神话建构女性空间的“恶魔”,都曾建构女性空间并成为那个空间的主人。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探讨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苏拉》以及《天堂》中的空间意象。除引言及结论部分外,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受压抑女性(亦或父权意识形态下的“天使”)的生存状况。生活在丈夫的屋檐底下,此类女性在家庭中被剥夺了话语权并被置于边缘位置且最终成为丈夫的‘他者’。显而易见,这些乖顺的女性没有属于她们自己的生存空间只能是束缚在丈夫的牢笼里。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女性空间的建构。通过挑战父权制准则解构男性空间和男性权力,反叛女性建构了母权制家庭模式。不同于第一章所论述的温顺女性的选择,反叛女性不仅建构了属于女性自己的空间且成为空间的主宰者。第三章重点关注女性空间的夭折命运。表面上看来,反叛的女性似乎是建构了一个纯女性的乌托邦;事实上随着母权制家庭模式中女性成员的相继死亡女性空间最终走向崩溃。女性空间遭遇过早的夭折的命运。最后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不管是男性空间中的天使还是女性空间里的勇敢的反叛者,她们都不能够彻底地挑战父权意识形态:温顺的女性没有能力去解构男性空间;而那些刚强反叛的女性虽然可以建构属于她们自己的空间却不能阻止它过早夭折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