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zwzrz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壮族先民为了适应当地炎热潮湿的自然环境,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干栏建筑,并且经过累代的不断改进,使其建筑技术日趋完善,传承至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气候适应性营建经验、方法和智慧。对壮族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的研究,不仅对民居本身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为发展绿色生态建筑提供设计参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论文根据聚落空间意向、民居平面、建筑构架等反映建筑文化特征的要素,将壮族传统干栏民居聚居区分为桂西北聚居区和桂西及桂西南聚居区2个区域,分地区归纳总结了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人文环境以及传统聚落与民居特征。然后,将分别处于夏热冬冷地区的桂西北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桂西及桂西南2个区域各选择一栋典型传统民居,在冬夏季分别测量其室内外热环境参数,包括室内外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以及建筑壁面温度,通过分析测量数据掌握不同空间热环境特点以及变化规律,并用计算的建筑主要空间APMV值来评价建筑热湿环境。在夏季,桂西北地区民居室内达到Ⅰ级标准和Ⅱ级标准的时段占比分别为32%和59%;桂西及桂西南地区民居为48%和45%。2个地区夏季的室内热环境品质总体相当,但桂西及桂西南地区民居对气候的响应更为突出。在冬季,桂西北地区民居室内全天都能达到Ⅱ级标准,但达到Ⅰ级标准的时段占比为0。可见,传统壮族民居室内气候营造更加侧重夏季。最后,就典型民居室内热环境的形成剖析机理,通过理论计算与实测相结合的方法从聚落、建筑单体、使用者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壮族传统聚落的选址与朝向都适应了当地地形及气候,同时利用“前低后高”的地势以及开阔的前景空间为聚落争取更多的采光与自然通风;在聚落空间形态方面,随坡就势的布局方式、组群空间尺度与形态、建筑间距、村寨道路、植被布局等都是长期适应地形地貌、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生活生产的结果。壮族传统民居通透开敞的平面形式、深远的出檐、高敞的堂屋空间以及具有良好散热能力的外围护结构很好的适应了广西夏季炎热潮湿的天气以及较强的太阳辐射,同时,“向心型”的空间布局与气候缓冲空间的合理利用,使得民居不仅能适应夏季高温,也较好地适应了冬季的寒冷天气。民居使用者能够根据生产生活习惯,自主选择适宜的活动空间以适应所处的热环境条件,另外,壮族居民还采用了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取暖方式。
其他文献
氧元素在星际空间中的丰度较高,是组成生命分子的重要元素之一。水分子既以冰的形式被吸附在尘埃表面,又以气体的状态存在于多个源中,因此与其它分子的接触概率较大。对潜在含氧星际分子的转动光谱研究,并结合天文观测,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到体系自身的性质还可以推动对生命起源、恒星演化过程以及星际分子形成机理的研究;对其与水的复合物的研究,可以推动了解类似分子体系与水的相互作用方式。在现已发现的200多个星际分
在随钻测井仪器的作业过程中,需要对测井仪器电子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随钻测井仪器各电路始终处于正常且稳定的工作模式。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电源EMI噪声特征分析的随钻测井仪器电路工作状态在线监测方法,用于解决工作在高温及振动环境中随钻测井仪器的电路工作状态监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F746ZG和FPGA系列MAX10M50SC的电源EMI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电路,对随钻测井仪器
小模数螺旋锥齿轮在医疗器械、电动工具、机器人、机床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的需求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双重双面法加工小模数螺旋锥齿轮,大、小轮均采用双面刀加工,齿轮毛坯装夹次数少,可提高切削效率和齿轮精度并减少加工成本。然而,由于缺乏小模数螺旋锥齿轮的齿面设计-接触分析-齿面优化-切齿滚检的系统性研究,我国在高精度高强度小模数螺旋锥齿轮的发展上受到严重制约。本文以双重双面
页岩气是一种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广阔资源前景的替代能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开采过程采用的水力压裂技术用水量大并产生含复杂有机物的高盐度返排/产出水,可能诱发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体和生态健康损害等风险。虽然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研究对页岩气开采废水处理处置技术进行评估,但大多集中于技术的优缺点分析等,缺乏对其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为了减缓页岩气开采的生态环境风险,并最大化水资源利用,探索页岩气开采
换流变压器作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安全和可靠性尤为重要。换流变压器的主要绝缘形式为油纸绝缘。油纸绝缘因生产工艺缺陷或者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电、热、力的联合作用,有较大概率形成集中性的绝缘缺陷,如空穴、气泡、裂纹等。缺陷处的电场强度高,局部放电导致缺陷不断劣化,最终可能导致绝缘失效。另一方面,换流设备及油纸绝缘缺陷所承受的电压工况复杂,不仅仅是单一的交、直流电压,更包括交直流复合电压、脉冲电
油浸式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承担着电压变换、电能分配和传输等功能,一旦发生故障,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因为变压器铜绕组发生油硫腐蚀而导致变压器发生的故障,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大部分针对该现象的解决办法都聚焦在绝缘油上,主要有严格验收新油、加入金属减活剂等,而对于铜绕组本身抗油硫腐蚀性能的提升却少有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合适的形变量与退火工艺,调整铜绕组内部的晶粒
川峡四路南宋石室墓以其仿木构雕刻在同期中国墓葬建筑中风格独特,早在中国营造学社活动时期就引起梁思成等学者的关注。时至今日,针对中国辽宋金北方墓葬仿木构建筑的研究不计其数,既有以墓葬美术史从空间图像出发的社会文化研究,也有从考古学出发的墓室分期分型研究。虽自学社以来八十余年间积攒了大量的石室墓建筑考古资料,而对于川峡地区的石室墓建筑研究却尚未兴起。基于详实的考古简报,结合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对川峡四
接地网作为维护电气设备正常稳定运行、保障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设施。其埋设于地下,在复杂的土壤环境中运行容易发生腐蚀从而降低其良好性能,使得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而传统方法采取的大面积开挖既盲目又浪费人力财力,并影响电力用户的正常使用。为了能够无须停电、无须大面积开挖就可以对接地网进行高效、准确的腐蚀诊断,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布谷鸟搜索算法(Dynamic Adaptation Cuckoo S
随着对钢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许多高性能钢种的纯净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钢产品质量、生产纯净钢的关键在于控制夹杂物。采用炉外精炼和中间包控流技术等方法能够比较容易地去除钢液中大于50μm的夹杂物;小于1~3μm的超细且弥散分布的夹杂物可以成为晶内铁素体的形核核心,细化晶粒,改善钢材质量和性能。因此,去除钢中3~50μm的小夹杂物,特别是去除小于20μm的夹杂物是炼钢过程中必须且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凭借其优秀的耐热性能、绝缘性能、机械特性、耐化学特性等,在电力电缆中应用最为广泛,但由于电缆电缆的隐蔽性,其发生故障的几率也较高。电缆中间接头故障是导致电缆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其绝缘状态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简称PD)的信号特征是评估电力设备绝缘水平的重要依据,对电缆中间接头缺陷的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开展研究,有助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