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自被提出和实践以来,就被赋予了太多的历史重任和期待。然而,这种组织到底是圈地运动还是造血运动,目前尚没有理论和现实上的依据。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出发,论证两个问题:第一,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否会引起农户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二,哪些具体因素引起了农民合作组织中农户的经济效益。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将能进一步澄清学界和实务界对于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但是不同于共产主义合作社。这种新型组织具有民主管理、独立产权、自由合作、按生产要素分配等特点。论文的结构如下:首先,本文指出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和定义,进一步界定其研究问题。分阶段介绍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合作组织及其特点,进一步指出为什么会出现目前的这种新型形式?然后,推导出基于经济效益与市场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等12个变量的关系框图。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最后,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软件对主要研究变量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将农户经济效益作为因变量,将市场服务、技术服务、物流服务、融资服务、政策支持服务作为自变量,建立了回归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初步分析了回归结果,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为研究结论提供了判断依据。论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论证了新农合组织的作用机制。其可能的创新点表现在:其一,通过田野调查和问卷分析,得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问卷和一手数据。其二,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农户参与合作经济组织意愿的影响因素。但是,研究还是面临许多不足。目前没有标准统一的量表来测量农合组织参与意愿问题,本文只是一个尝试,还需要大样本数据来支撑,这也是本文以后的一个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