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京剧脸谱的网络体感游戏人物表情设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i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体感游戏是数字时代最流行的娱乐形式之一。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显卡处理能力的成倍增加及网络媒体强大的兼容性,网络体感游戏凭借突出的视觉冲击力、听觉震撼力迅速吸引了众多玩家的注意。体感游戏人物的表情设计是情感化设计、令玩家产生移情感知的重要媒介。动画技术与游戏引擎的革新使栩栩如生的人物表情更容易获得玩家的身份认同。京剧脸谱在色彩、谱式及运动中的程式化特点使其成为具有人物性格表征的视觉符号系统,虽与网络游戏人物表情的外在形式具有差异,却有着相同的人物性格内在指向。因此,本文将使用实验检测、对比研究及系统论等研究方法,探讨京剧脸谱在网络体感游戏人物表情设计中的应用,在开拓网络体感游戏人物表情设计形式的同时传播中国优秀的京剧脸谱艺术。京剧脸谱的溯源研究是分析其具备程式化视觉符号特点的根本。本文通过梳理脸谱的起源、发展与流派,分析京剧脸谱在色彩、谱式及运动中的符号特征,感知京剧脸谱作为视觉符号的内在性格指向。游戏人物表情作为情感化设计的重要组成也正是人物性格的外化表征,脸谱与表情具有同等的对象映射。本文重点分析了京剧脸谱与网络游戏人物表情设计之间的同构关系,指出二者在创作观、表现形式、思路借鉴及内在指向等四个方面的共通之处,为脸谱化人物表情设计的实施奠定理论基础。为了表现以京剧脸谱为形式的网络体感游戏人物表情设计,设计了基于传感器的人脸检测与表情跟踪办法,通过重定向三维脸谱人物表情,实现由玩家表情实时驱动的脸谱化设计。依据产品测量工具及语意差异法对脸谱化设计对游戏玩家的情感作用与传播效果进行测试与评估。结合测试结果,探讨脸谱化设计的视觉传达形式与传达效果,对比分析脸谱化设计与京剧脸谱、网络游戏人物表情的审美差异,感知以京剧脸谱为形式的网络体感游戏人物表情设计的形式美与象征美。综上所述,将京剧脸谱作为网络体感游戏人物表情的表现形式,在传播中国京剧脸谱的同时,也为网络体感游戏人物表情设计搭建了一个表现丰富、形式多样的素材库。脸谱化设计的网络体感游戏形成了一个具有特殊民族归属感的游戏符号,在拓展了游戏玩家的娱乐沉浸体验同时,帮助玩家获得深层次、共体性的人文社会文化的心理需求。
其他文献
高中是学生学习阶段中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以及学科素养、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与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承担着人文文化教育责任,也同样作为传播美的阵地而存在。在新课改背景下,审美教育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任务、新目标。本文开门见山,简单尝试讨论
测试、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呈现与分析,对于航空、航天器等复杂系统的自动化测试、诊断和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而高维、多元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始终是该领域的挑战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很
为了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教育领域近几年也逐渐展开改革与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有效地提高当前的教学质量,因此教育改革迫在眉睫。目前的初中数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通过观察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不难发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完成问题探究并不难,困难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反思方法,并帮助学生在问题中反思自己的学习不足和学习问题,
“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是初中物理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加强意识,提高能力,并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充分融入德育的方式来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美术门类的界限也变的越来越模糊。如同柯律格在《中国艺术》导言中谈到“20世纪之前,还没有关于作为中国美术(fineart in china)之一部分的‘建筑’(architec
明末清初的士人多数不太认真研习儒家经典,却以文采风流,能诗词书画为习尚,以结社携妓交游为盛事。而艺妓这一特殊的女性群体也在迎合士人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他们的关系属于
本文探讨元代艺妓与元散曲的关系。作者认为,元代艺妓大量介入元散曲的演出和创作,使元散曲出现大量的赠妓之作和部分艺妓的酬和之作;使元散曲的言情作品多以书生妓女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