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驱后井网调整非均相复合驱是一种新的聚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接替技术,目前处于先导实验阶段。由于对其开发效果及开发特征尚不了解,对其驱油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分析聚驱后井网调整非均相复合驱开发特征,研究聚驱后井网调整非均相复合驱驱油机理,建立针对聚驱后非均相复合驱的效果评价指标,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进一步提高聚驱后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值模拟和室内平板驱替实验的方法,提出了聚驱后井网调整非均相复合驱开发方式下,井网调整对非均相复合驱的引效作用机理及复合驱多种化学剂复合增效作用机理。通过剩余油分布、受效剩余油、提高采收率、作用贡献、波及系数等方面的讨论发现,对于聚驱后井网调整非均相复合驱油藏,非均相复合驱与井网调整对于提高采收率作用相当,且井网调整对非均相复合驱起到了引效的作用,产生了1+1>2的效果;非均相复合驱洗油效果比表面活性剂驱更强,比PPG驱、聚合物驱的波及系数更大,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值比PPG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三者提高采收率总和更高,说明PPG、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在复合驱中具有较强的复合增效作用。基于先导试验区的注采特征分析,建立了聚驱后井网调整非均相复合驱先导试验区矿场实施效果的定量表征,主要针对不同位置的新老油井从日油、日液、含水等方面,分析了各油井的受效程度,发现油水井排间加密油井见效明显,含水率呈台阶分段下降;针对不同位置的新老水井从压力、日注入量等方面,分析了井网调整及非均相复合驱的作用效果,发现各井日注入量基本保持不变,注入井注入压力持续上升。基于目前已有化学驱效果评价指标及方法,建立了针对聚驱后井网调整非均相复合驱的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压力流量指数、霍尔曲线法和压力上升幅度法。结果表明,压力流量指数曲线能够反映注化学剂阶段特征和瞬时特征,对注化学剂动态更敏感。压力流量指数和霍尔曲线法两个评价指标可以很好的计算各井的视阻力系数,且两者方法计算结果相近。压力上升幅度法建立了注入井与见效油井之间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