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康复机器人机构分析与康复评价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ling0699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大量的动作需要依赖手这个器官来完成,倘若人的手指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则生活质量将会极大地受到影响。在手功能的损伤中,除了事故或伤病致残以外,由脑卒中导致的手功能受损,占到其中绝大比例,而这种损伤往往存在恢复的可能,可以通过对手部的牵引式康复锻炼逐步恢复手的部分功能,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为具有手指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设计了一种手功能的康复机器人。并对该手指康复机器人进行了系统设计、运动学分析、康复策略研究、交互设计及实验验证。首先,针对康复需求,结合人手的生理结构特点,设计了手指康复机器人的屈曲\伸展、内收\外展组件,同时考虑康复运动的安全性,对机构进行了安全设计。之后设计了手指康复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本文还考虑到机器人的人机共融性,针对医师和患者的操作逻辑,设计了人机交互系统,使操作更加人性化。其次,针对所设计的手指康复机器人系统,基于旋量理论分别对机构的正向及逆向运动学进行了分析求解,同时为了保证康复效果,解算了系统末端的作用力及速度,明确了系统的运动特性为后续的控制奠定基础。再次,为实现手指康复机器人的康复运动控制,对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及解算。此外在被动训练模式中,本文还对系统的位置控制进行了设计,采用的控制器原理是神经网络PID。针对主动康复运动特点,基于FSR压力传感器设计了一种阻抗控制器。并对以上两种控制器进行了实验验证,实现了手指康复机器人的主动及被动康复训练两种模式的需求。最后,针对康复的效果,基于指端压力检测设计了一种指力康复评估方法,并进行了实验测试。针对康复过程的状态监测,基于肌电信号设计了一种疲劳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患者的状态保障康复训练效果。之后针对手指康复机器人的穿戴性,对其舒适性进行了研究,为下一代样机的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液压驱动型足式机器人其运动控制性能主要由其腿部液压驱动系统的控制性能决定的。在实际运动过程中,当足式机器人足端与环境发生接触时,若足式机器人腿部各关节不具有良好的柔顺性能,那么机器人足端与环境接触造成的冲击将对机器人运动控制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力控制是既可以使机器人腿部实现柔顺性又可以使腿部足端力保持平稳的一种有效控制方法,它是以内环液压伺服控制为核心,并加入阻抗控制外环,最终在外环上实现力控制。常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工作效率的追求愈加强烈。在人们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工作时,会造成关节炎、腰肌劳损、股骨头坏死、肩周炎等问题,这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在工作人员进行重物搬运中应用肌电信号采集系统控制助力装置辅助工作,不仅解决了工作效率问题,而且减轻了体力消耗。为此,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了外骨骼助力的手部肌电信号识别的研究。首先,对肌电信号的采集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滤波消除工频信号、皮肤汗液等因
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机动应急救援车辆(含消防车辆)专用底盘及悬挂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0802902),以提高悬挂作动器的动态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为目的,对基于电液伺服控制的主动悬挂系统作动器动态特性影响参数和控制策略设计进行了研究。因应急救援车辆的悬挂作动器主动悬挂模式和被动悬挂模式共用的执行器,因此本研究对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与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首先,本文分析了主动悬
边部减薄指标是冷轧硅钢质量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硅钢由于其良好的导磁性,被广泛作为变压器工业生产中重要原材料。由于变压器生产过程需要对硅钢进行“叠片”,对硅钢片的厚度要求会更高,而边部减薄量将直接影响到成品硅钢的切边量。在下游用户对冷轧硅钢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下,边部减薄的控制技术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课题依托于某钢厂1500mm五机架UCMW冷轧硅钢机组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机组设备、现场工艺
偏瘫及脑卒中导致人体下肢的运动障碍一直是医疗领域面对的重大难题,而下肢康复机器人作为下肢瘫痪或者助残患者的医疗设备,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基于站姿的康复机器人,因使得康复的形式更接近于人体日常行为活动而备受关注。为解决现有基于站姿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大多只能在矢状面康复的形式单一问题,设计了一种运动不受平面限制的可穿戴的下肢康复机器人。根据人体解剖学,分析了髋、膝、踝三大关节的运
在人形机器人中,关节直接影响整体的运动灵活性、机动性能和承载能力,轻便灵巧的关节是人形机器人的研究中重要的一环,腕关节作为上肢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了机器人上肢的运动性能。张拉整体结构特有的拉压平衡状态和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有天然的相似之处,课题拟基于人体手腕的生理结构,设计一种仿生张拉腕关节,并对其运动性能进行分析,为仿生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意义,为仿生张拉机构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加之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我国瘫痪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多,对康复机器人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目前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大多只能实现站位或坐位康复训练,不能实现多体位的康复训练。本文针对这一需求,提出了一款坐躺站可收展下肢康复机器人,开展了相关研究。具体工作如下:在调研国内外下肢康复机器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项目要求和相关人体参数确定了技术指标,考虑下肢康复机器人的目标使用人群,
隧道喷浆机械臂在各类公路铁路隧道和各类矿山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针对目前市面上各类喷浆机械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操作复杂和工人作业存在潜在生命健康危险等问题开展隧道自动喷浆机器人研究。本文首先对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其次结合喷浆工艺和施工技术规范对喷浆沉积速率模型与隧道喷浆轨迹生成算法进行了研究。针对一种八自由度机械臂分析机构其自身的运动特点和运动学特性,基于D-H方法建立了机构的正
弹跳是腿式运动的基础,复杂的多足机器人系统设计,往往先研究单足运动状态,而对于单足机器人来说,只存在弹跳这一种运动状态,因此,弹跳运动性能及运动控制是研究的重点方向。在腿式机器人弹跳高度控制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大多依赖机械结构设计、增加传感器、信号处理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机器人的触地判断及运动状态检测等,从而使运动控制算法在弹跳的不同阶段中有针对性地调节控制输出,来应对机器人弹跳过程中存在的来自于运动形
当今社会人口与车辆数目的不断增多,对于交通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的未来属于智慧交通的时代。然而当前城市交通系统中存在着诸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停车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因此本文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本文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对交通拥堵进行了判定分级,以信号灯智能配时调度车辆通行的方式实现了拥堵缓解,最终对十字路口交通情况进行了仿真实验。主要内容如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