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火补土”法的理论和临床文献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kellya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医学在理论形成时期,曾深深得益于五行学说,以五行为中介建立了一种立足人体内部又沟通外界环境的体系,并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了四大治疗方法,即“益火补土”法、“滋水涵木”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其中“益火补土”法在确定之初,是指通过补益心阳以温补脾阳的方法。然而金元医家的争鸣及明清医学理论的创新,对各脏的功能有新的认识和阐发,为认识脏与脏的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五行虽与五脏相配,但由于不能有效地反映对脏腑功能与脏腑间关系的新认识,其指导作用逐渐抽象化,让位于阴阳、气血、经络等具体医学理论。伴随命门学说的日益成熟和深化,诸医家逐渐认识到肾阳命火乃为人身之根本,“益火补土”法的内涵也在此时随之发生了变化,逐渐演变为以补益肾阳命火从而温补脾阳的治疗方法,并最终在中医藏象学的变革中得以确立。1目的通过对文献以及记载“益火补土”法医案的整理和系统性研究,厘清其源流及其形成、演变和确立的过程,结合肾、脾两脏的生理基础和病理联系,探究本法所适应的病证及其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突出中医基础理论文献研究的重要性,以期更为有效的指导临床。2方法采用传统的中医文献研究方法,搜集和整理古今文献资料以及记载“益火补土”法的古代医案,研究本法所适应的病证和常用方剂。同时对医案中收载方剂所用的药物,按照其性味、归经和功效等方面,建立数据表并进行统计、归纳和数据分析。3结果3.1通过对中医藏象学说的变革发展历程,厘清了“益火补土”法的形成和确立过程。3.2从脾肾两脏的生理关系和病理联系方面着手,归纳整理出“益火补土”法的适应病证及其病因病机和证治。3.3通过对医案中所载病证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方剂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益火补土”法为脾肾阳虚证的主要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4结论“益火补土”法是依据《内经》构建的五行藏象体系中,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伴随宋金元时期社会科技文化的变革和发展,新的哲学思想成为了当时医家们重新认识和深入探究脏腑理论的重要依据,命门学说的兴起和日渐成熟,使得阴阳藏象体系逐渐取代五行藏象体系而占据藏象学说的主要地位,肾阳命火为人身之根本、先、后天之间的关系等成为诸医家讨论和研究的重心,“益火补土”法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并最终以补益肾阳命火而温补脾阳的治疗方法得以确立;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临床效应表明,对脾胃虚弱,纳差腹胀,黎明泄泻,四末不温的病人,用通利、健运等常法治疗,皆非所宜,只有温补肾阳,使肾阳充旺,脾土健运,才能止泻消胀。因而在临证中运用“益火补土”法治疗脾肾阳虚证疗效确切。
其他文献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各高校都在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和新途径。2006年,北京市正式启动了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第一期项目,并以12所
目的通过对体针配合腹针(疏经调脏针法)治疗颈椎病颈痛进行有效性评价,为从脏腑经络辨证论治颈椎病颈痛提供依据。方法从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部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颈椎
校园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使得儿童和青少年遭受了生命健康上的重大损失。本研究以小学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扎根观察、问卷调查、结构化访谈等方法,对预防意外伤害事
<正> (一)前言中国考古学史最早提到的稻作遗迹,是1921年瑞典考古学者安特生博士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从事发掘调查发现的。可是当时人们注目于从那里出土的以彩陶为主体的仰
韦庄之生年当在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夏承焘《韦庄年谱》即持此论,但夏谱论证尚有可商榷之处,其据《旧唐书》中史料以释韦庄《镊白》诗“新年过半百,犹叹未休兵”句,似不如以
1919年现代主义大师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成立了一所工艺美术学校--Bauhaus,学校的名字取自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的倒置。2019年,正值包豪斯建校100周年,深圳大学第七届建筑
职务犯罪案件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该类案件与普通刑事案件相比具有不同特点,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其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执行是否规范有序,
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提出和形成是人类对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后得出的结果,是一种以新形态的发展文明为指导思想的发展: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是一种
建立了用于民用飞机客户服务产品研制的数模轻量化处理全流程SIPOC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流程输出与顾客需求间的差距及差距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若干项改进措施。最终使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发展,课程园本化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发展趋势,幼儿园逐步开始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很多幼儿园都根据园所所在的地域文化特点与幼儿需要开发出各种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