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我国葡萄加工业缺乏加工专用品种和优质原料基地的突出问题,本文以45种新疆葡萄(酿酒、鲜食)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葡萄加工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对葡萄加工特性与加工适宜性进行研究,并以B/S模式三层体系结构为基础,应用ASP动态网页技术建立了新疆葡萄加工品质基础数据库系统。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建立葡萄感官品质评分标准,对新疆45种葡萄品种进行感官、理化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旗特早、火焰无核、Early Muscat、早艳、早丁香、佳美、梅鹿辄葡萄品种的综合评分较高具有优质的感官品质;早艳中蛋白质、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Fe、Zn的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19%、0.11%、29%、0.221%、0.008%;5种葡萄的氨基酸AAS值和CS值都小于1,苏氨酸含量较多,其它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为均匀,必需氨基酸总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5%~50%。2.在进行了葡萄加工品质与葡萄各品质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后,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了对酿酒葡萄品质影响最大的5个加工品质指标为:果形(粒径)、风味、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对鲜食葡萄影响最大的5个品质指标为:果形(粒径)、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出汁率、风味。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采用综合主成分分析法,用方差贡献率构建出葡萄综合品质的预测评价模型,由综合主成分分值的得分公式,计算出19个酿酒葡萄品种和26种鲜食葡萄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主成分分值,综合得分越高,说明该品种的综合品质越好。结果表明酿酒葡萄主成分综合值排在前五位的是赤霞珠、霞多丽、雷司令、梅鹿辄、黑比诺;鲜食葡萄主成分综合值排在前五位的是早艳、Early Muscat、火焰无核、早丁香、红旗特早。3.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筛选出的品质评价因子,建立了新疆酿酒和鲜食葡萄品质评价标准。对19种酿酒葡萄和26种鲜食葡萄进行综合评价后对其适宜性进行了归类。并用综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归类结果进行了确认。4.以B/S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为基础,应用ASP动态网页技术,开发了基于Web的葡萄加工品质基础数据库,通过本数据库可以广泛地了解到新疆不同葡萄品种的感官品质、理化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同时根据需要通过系统管理员添加所需的项目类型,如加工适用性、葡萄基地的详细信息,气候条件信息等更多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