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之下,行政服务中心类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服务类建筑将政府具有审批功能的各职能部门集中布置于一栋建筑之中,有效的缓解了以往群众办事东奔西跑的弊病,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了“一站式”的服务。其在建筑设计时常常采用开敞集中式大厅作为其主要的功能区域,与传统“衙门式”的办公建筑有明显的区别,营造出了高效、亲民、廉洁的政府形象。本文以日照市岚山区行政服务中心建筑设计实践为契机,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之下,行政服务中心类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服务类建筑将政府具有审批功能的各职能部门集中布置于一栋建筑之中,有效的缓解了以往群众办事东奔西跑的弊病,提高了办事效率,实现了“一站式”的服务。其在建筑设计时常常采用开敞集中式大厅作为其主要的功能区域,与传统“衙门式”的办公建筑有明显的区别,营造出了高效、亲民、廉洁的政府形象。本文以日照市岚山区行政服务中心建筑设计实践为契机,以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文章从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配置、空间系统组织与公共空间物理环境这三个方面展开专题研究,力求对此类建筑较为全面的认识。功能配置方面基于江苏多地建成的行政服务中心调研的基础之上,分析内部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与具体功能需求,对行政服务中心的具体功能构成进行探讨并对各功能单元之间的占比趋势进行不完全统计,得出功能配置具体策略;空间系统组织方面通过分析调研成果,归类统计行政服务中心的具体各空间、功能与流线组织的模式并提出相关设计要点;公共空间物理环境方面通过参阅相关既有大空间物理环境规范,对照实测的两例建筑公共空间样本并分析其不足成因,利用计算机模拟对样本行政服务中心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具体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实践部分以日照市岚山区行政服务中心项目进行应用研究,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利用前文的设计策略,验证上述三个专题策略的适用性。文末对此类建筑的未来发展做出了一定的展望与总结。全文共约107000字,图115幅,表95幅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处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阶段,旅游扶贫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扶贫成果显著,景观建设也初具规模。扶贫地区脱贫摘帽后将进入转型发展期,原有的景观规划将不再切实满足城乡居民和外来游客的需要。研究表明,旅游的快速发展在改善区域经济的同时会给城乡区域景观带来冲击。如何吸取旅游景观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引导扶贫地区转型发展,形成良好的自循环景观系统,成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笔者基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城市文化(艺术)中心逐渐取代单一职能的文化建筑,以尽可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出现的“多馆合一”的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具有“集聚各文化产业”的特点,利于土地集约使用和基地景观、交通的统一规划,承载着传达地域文化、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任务。国内业界目前对此类型的建筑综合体研究不够深入,成果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结合实
基于数学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学习经验中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深度探索,运用探究式教学,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刻理解的目的.
2000年以来,随着洪泽湖地区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强,地方经济模式的不断转型,加快了洪泽湖地区渔村的城镇化发展,同时也逐渐改变着渔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是渔村在自更新过程中,为了寻求更快更好的发展,洪泽湖地区渔村的发展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其聚居形态、空间结构、路网组织以及其住宅的现代适应性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乡村更新中最重要的地域性、文化性,也随着渔村自更新而逐渐消失殆尽。本文以洪泽湖地区渔村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养老现状的分析,发现传统养老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城市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田园养老模式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但目前田园养老模式的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相关建筑与规划层面的研究较少,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相应设计策略,以期促进田园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本文以田
文化创意产业凭借独特的产业价值取向、快速的成长方式以及广泛的产业渗透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以及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各地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然而目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层面和城市层面,缺少更小尺度范围层次(如区县层面)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基于此
在冲浪运动发展、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体育旅游与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以冲浪旅游为特色冲浪胜地逐渐受到大众的喜爱与追捧。结合国内外对于冲浪胜地的研究以及以有可为导向的冲浪胜地规划研究发现,国内外以游客为导向的冲浪胜地旅游规划缺少决策方法与理论依据,因此对于此课题的研究以发现冲浪胜地游客画像基础理论、构建冲浪胜地游客画像的模型、提出基于游客画像的冲浪胜地旅游规划决策、实地验证为目标,具有理论意义、方法意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如今已形成广泛共识。位于城市内部或与城市相邻的城市型风景区,因与城市相邻的特殊区位关系,在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风景区与城市交界地带生态环境遭破坏问题在我国并不属于个案。为此,本研究以南京老山风景区与江北新区城市建设交界地区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等为理论基础,借鉴相关研究
山水格局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山、水和人工要素为基础,在自然和人工的交替作用下形成的空间结构及布局态势。我国的山水格局具有中国山水文化底蕴和区域民俗文化特色。在旅游扶贫政策的背景下,我国的山水格局对保护综合环境、发展城市建设和提高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水格局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旅游扶贫背景下,对目前山水格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通过对山水格局的理论研究和国内外典型案
20世纪以来,现象学作为一种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的哲学思潮,在建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诺伯格·舒尔茨和斯蒂文·霍尔等理论家和建筑师的研究实践,建筑现象学作为一门以现象学方法论为指导的科学出现并应用了到建筑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其中,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的设计实践中体现了一些现象学方法的特征。本文主要对“现象学思想和方法在建筑现象学中的体现”和“现象学思想和方法与卒姆托设计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