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道识纤尘—中西文化融合视角下的邹伯奇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u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已有的中国摄影史研究中,中国摄影技术的传入与应用最早始于广东。本文研究的摄影术,指暗箱技术和光化学技术。中国摄影术的发展不仅发生于集成技术的出现,也因想象的促进而产生了积极的实践创造。西方摄影术的创生与发展也极大地影响了摄影术在我国的传承与革新。摄影术的传入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视觉观看方式、观看习惯和视觉环境,摄影自身也在被中国人不断地改造,并逐步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摄影理念,而把摄影术引入中国的代表人物,就是邹伯奇先生。邹伯奇(1819一1869),中国清代科学家。字一鸽,又字特人。广东南海泌冲人。精于光学、天文、数学、度量衡和测量等。曾测绘广东省地图,制造过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浑球仪和七政仪等仪器。邹晚年潜心于摄影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后来他在研制暗箱的基础上,又把其“摄影之器”装上“收光”(即光:圈)与“弹簧活动”(即快门)以及自制感光底片,成为照相机。此外,邹伯奇的光学著作《格术补》和手稿《摄影之器记》,也都成为近代中国人开始西方摄影术的重要文献。中外对邹伯奇的研究一直饶有兴趣。在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与融合的历史环境下,不论是“内在创生”,还是“外部传入”,邹伯奇的个人印记都被深深地烙在摄影术的发展脉络上,同时,也被延续到摄影术的艺术内涵中。从中外对邹伯奇的研究中,我们可知,邹先生性格上淡泊自守、学术上兼容并包、实践上敢为人先,这些方面极大地影响了摄影在中国发展的文化蕴含和内在逻辑,特别是在摄影术与传统中国画的借鉴融合方面,对中华历史之根与文化之根做了极好的诠释。从对他的个体研究中,我们通过对邹伯奇与其他艺术家的比对,也可从中观照出摄影视角下的客观的中国文化特点。而民众对照相的接受过程,也呈现出摄!影术作为美育范畴的审美艺术价值。本文以早期中国摄影发展历程为观照对象,以邹伯奇为代表人物,在回顾:19世纪中叶中国早期摄影史的同时,以此为基础,探讨中国摄影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在摄影设备的飞速发展与摄影技术教育尚不成熟的矛盾背景下,国内摄:影正显现出低层次的问题,这是由社会环境对摄影艺术的支持度不高、高校对摄影专业在硬件设备及专业设置的不合理、以及高校对摄影专业的培养缺乏力量等原因导致的。高校应从分类化培养摄影人才、大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灵活设置摄影学科课程、拓宽摄影教育层面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起以影像文化教育为核心的摄影教育体系。
其他文献
庄泽宣(1895-1976),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1917年获“庚款”留学美国,一年后回国主持清华改造,1922年后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国立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广州大
随着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不断发展的先进制造模式,现代制造企业中的多设备制造系统,正朝着生产规模扩大化、设备健康多样化、系统结构复杂化、客户订单随机化、决策需求动
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占有自己的地位。然而因为我国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因为投资不需很高导致进入与退出门槛比较低,中小企业占大多数,整个服装行业竞争白
介绍国内低温余热应用情况,分析并比较了国内外常用的低温余热回收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我国能源"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应予以发展的能源系统,根据"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分类,通过选择其中的价值链理论对三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专业化电子商务模式(ASP)才是我国中小企业电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我国的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份子,其资助工作也逐渐进入从雏形的建立到成熟壮大的时期。高校资助工作的发展完善不仅仅是社会进步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毕业生人数也在迅速增加,仅2013年全国各类高校毕业生数量就接近690万人。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后,在为国内新增重要劳动力的同时,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治民主化的不断深入,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现代公民是国家未来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公民教育是培养合格公
二十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法国召开首届全球性高等教育会议,在会议中指出了高等教育的第一任务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负责公民。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化的
佩雷尔曼的新修辞学与法律论证有着密切关系,运用佩雷尔曼的"听众理论",通过分析六个刑事庭审案件中所包含的四种修辞用语,从律师角度出发,研究其在刑事案件中运用的修辞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