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滞育信号转导的分子机理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ianju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滞育是昆虫为躲避寒冷等极端不良自然环境而进化出的一种个体发育停滞的生存策略。家蚕滞育受到家蚕滞育激素(Bombyx mori diapause hormone,BmDH)的调控。BmDH是由24个氨基酸组成的神经肽,通过特异性结合并激活家蚕滞育激素受体(Bombyxmori Diapause hormone receptor,BmDHR)而转导其信号,并最终诱导家蚕胚胎滞育。本论文对BmDHR的表达与特性、BmDH/BmDHR介导的MAPK/ERK信号通路、BmDH与BmDHR特异性结合的结构基础、以及家蚕CAPA受体信号通路和BmDH/BmDHR信号通路的交叉激活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一系列细胞功能实验,研究BmDHR介导的具体信号转导通路。结果表明,BmDHR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上,当被BmDH激活后,能与Gαq蛋白亚基偶联,导致细胞内Ca2+水平升高和cAMP响应元件驱动的荧光素酶反应活性显著增加,但不引起cAMP积累。2、BmDHR被BmDH激活后引起胞内ERK磷酸化并呈BmDH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Gαq抑制剂、PLC抑制剂、PKC抑制剂、Ca2+螯合剂、Gβγ抑制剂、PI3K抑制剂和MEK抑制剂对BmDHR介导的ERK磷酸化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RTKs反式激活途径不影响BmDHR介导的ERK磷酸化。3、通过Cy5.5标记的BmDH竞争性结合试验、一系列关于BmDHR被激活后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细胞功能实验以及蛋白质结构模拟,研究BmDH与BmDHR的特异性结合的结构基础。结果表明,BmDH的C端最后6位氨基酸(DH6)是其激活BmDHR所需的最少氨基酸残基,其中Arg23和Leu24对于BmDH与BmDHR的结合和激活是必不可少的,Trp19和Phe20也有助于BmDH介导 BmDHR 的功能活性;BmDHR 的 Glu89、Phe172、Phe194 和 Tyr299 位点在BmDHR与BmDH发生结合以及介导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中起到重要作用;BmDH的C端6个氨基酸残基结合到由BmDHR的N端、ECL1、ECL2、ECL3、TM2、TM3 和 TM5-TM7 包围的口 袋中,BmDHR 上 TM3 的 Cys 106 位点和 ECL2的Cys183位点之间的二硫键锚定ECL2,用于与BmDH的结合。4、在 Bm-CAPA-PVK-1 或-PVK-2 刺激下,Bm-CAPA-PVK-R2 显著增加细胞内cAMP响应元件控制的萤光素酶活性和Gαq蛋白依赖的Ca2+水平,并引起胞内ERK磷酸化,其效应均呈现Bm-CAPA-PVK-1或-PVK-2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ERK磷酸化可以被Gq抑制剂、PLC抑制剂、PKC抑制剂、PLD抑制剂、Ca2+螯合剂、Gβγ抑制剂、PI3K抑制剂和Src抑制剂显著抑制,并且受到酪氨酸蛋白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的转激活途径调控。β-arrestin1/2不调控Bm-CAPA-PVK-R2介导的ERK磷酸化,但参与ERK磷酸化依赖的受体内吞。此外发现Bm-CAPA-PK可以激活BmDHR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BmDH也可以激活Bm-CAPA-PVK-R1Δ341(BNGR-A25S)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本研究阐明了 BmDHR被激活后介导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以及BmDH/BmDHR结合的结构基础,并且发现家蚕CAPA/CAPA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与BmDH/BmDHR信号转导通路间存在交叉激活反应。研究结果为全面解明家蚕胚胎滞育的分子机理做出了贡献,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其他不同昆虫滞育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作为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组织,呼吸道不仅为肺部提供温暖湿润的空气,更是对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的第一道防线,而嗅觉、味觉等化学感觉信号通路便是呼吸系统细胞感知空气中外来刺激的重要途径。对呼吸道嗅觉、味觉受体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研究不仅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呼吸系统应激反应和固有免疫的调节,更能够带给人们仿生学上的灵感,将基础生物学的认识应用到先进传感器的设计之中。本文以呼吸系统中的化学感觉信号转
血管在成年哺乳动物心脏中以高度成型和组织化的血管网的形态存在,生血管的过程往往只在血管组织缺氧等生理因素刺激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在缺血性损伤的心脏中,由于心肌层中血管网有限的增殖能力无法满足心肌细胞对氧气的需求,最终导致心肌组织经历不可逆转的损伤。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心脏内源性cKit阳性细胞已被证实能够产生大量心脏内皮细胞但极少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而内皮细胞的产生对生血管过程至关重要,因此,c-Ki
自身炎症性疾病是指在没有高滴度自身抗体或抗原特异性T细胞参与的情况下,机体发生非诱发炎症的一类遗传疾病,例如家族性地中海热,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周期性发热、皮疹、CRP升高、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基底节钙化或肺间质病等多种形式的系统性炎症。发现新致病基因并深入研究致病机制对患者的精准治疗和研究基因的生理功能都有重要意义。RIPK1在死亡受体或模式识别受体介导
人多能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hPSCs)具有在体外维持环境下自我更新及在特定分化条件下分化为三胚层细胞谱系的能力。因此,hPSCs可以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为再生医学提供细胞移植所需的各类功能谱系。然而,hPSCs及其分化产生的功能谱系具有免疫原性,即移植由hPSCs分化获得的细胞/组织会诱发受体患者体内的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造成移植物的死亡。因此,构建低
[背景]致病菌的抗菌素耐药性是一个全球范围的关键问题。到目前为止,在医疗行业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使得医学领域重新研究曾用于临床且曾被认为具有毒性的药物。其中,能够杀死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环状阳离子肽粘菌素(比如,粘菌素)已被当作人类抗菌的最后一道防线。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这些药物因其对神经系统的毒性而停止使用;然而,新的临床实践和可能改进的生产工艺已经使它们可以被更安全地使
CRL4作为E3泛素连接酶,可以结合不同的接头蛋白(称为DCAFs),这些接头蛋白通过招募各自特定的底物到CRL4 E3泛素连接酶上发挥多种生理学功能。DCAF2(又称为CDT2或DTL)是CRL4的底物接头蛋白之一。CRL4DCAF2泛素连接酶是公认的细胞周期关键调节蛋白,对于促进细胞周期顺利通过S期和有丝分裂具有重要调控作用。CRL4DCAF2可以引发染色质复制起始蛋白(CDT1,SETD8)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与视网膜牵拉和脱离相关的临床综合征。视网膜和玻璃体腔表面具有增殖潜能的细胞增殖和收缩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多数情况下,可以实现与PVR相关的视网膜的外科手术复位,但视觉恢复效果仍较差。在多达10%的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发现,一定程度的PVR尽管进行了复杂的手术,但大多数病人仍会视力低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特别是其增生阶段(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
拟穴青蟹(Scyllaparamamosain)是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的河口和沿海水域的蟹类。它也是亚洲、特别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养殖蟹类之一。为了满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消费需求,青蟹在捕捞后被运至内陆出售。从我国东南沿海运输至西北内陆时,运输时长通常超过72 h。为了降低运输费用,增加运输效率,生产实践中采用无水运输。但无水运输法可能导致蟹类失去充足的氧气补给,造成组织功能性缺氧最终
蜂胶是蜜蜂(Apis mellifera)采集植物树脂并混合上颚腺、蜡腺等腺体的分泌物而形成的混合胶状物,是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的天然药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丰富的化学成分。不同类型的蜂胶化学成分差异大。影响蜂胶化学成分的因素很多,如胶源植物种类、采集时间、采集地理位置以及蜜蜂品种等,其中胶源植物是影响蜂胶成分的最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对比了中国蜂胶、巴西绿蜂胶和澳大利亚蜂胶的化学成分差异
微生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能对宿主的生长发育、抵抗力、繁殖力以及寿命产生影响。在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甚至昆虫等无脊椎动物的体表以及肠道等组织之中,都发现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随着动物微生物组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动物宿主与共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的机制被揭示出来。鳞翅目昆虫作为昆虫纲动物的一员,其肠道内也存在着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然而,由于不同鳞翅目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且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