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K1切割位点变异导致新型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tato_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身炎症性疾病是指在没有高滴度自身抗体或抗原特异性T细胞参与的情况下,机体发生非诱发炎症的一类遗传疾病,例如家族性地中海热,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周期性发热、皮疹、CRP升高、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基底节钙化或肺间质病等多种形式的系统性炎症。发现新致病基因并深入研究致病机制对患者的精准治疗和研究基因的生理功能都有重要意义。RIPK1在死亡受体或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程序性坏死和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转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受体TNFR1结合后,招募接头蛋白TRADD和RIPK1等形成复合体I,介导NF-κB通路的级联激活,起始促炎基因和促细胞存活基因的转录。在此过程中,RIPK1起着重要的支架作用,激酶活性受到泛素化和磷酸化修饰的限制。去泛素化或去磷酸化可以激活RIPK1,促进与FADD和caspase-8等蛋白组成复合物IIa,启动RIPK1依赖的细胞凋亡。若caspase-8酶活被抑制,激活的RIPK1会招募RIPK3和MLKL形成复合体IIb导致程序性坏死、细胞内容物泄露和炎症的发生。在小鼠模型中,Fadd敲除导致过度的细胞坏死和小鼠胚胎期死亡,通过敲除Ripk1可以挽救。Casp8敲除同样导致小鼠胚胎期死亡,通过敲除Ripk3或者Mlkl可以挽救。这提示FADD-caspase-8的激活可以抑制RIPK1/RIPK3/MLKL依赖的程序性坏死来保证小鼠胚胎发育,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及在人类疾病中的生理意义尚不清楚。RIPK1第324位天冬氨酸是潜在的被caspase-8切割的位点,我们从未诊断的自身炎症性疾病病例中发现两个患病家系,分别携带新发的RIPK1杂合变异p.Asp324Val和p.Asp324His,患者主要表现出周期性发热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患者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炎症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升高。在机制的研究中,RIPK1切割位点变异促进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中TNF诱导的RIPK1激活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程序性坏死和促炎细胞因子IL-6的产生。同样的,切割位点变异也促进了患者PBMCs中TNF诱导的细胞凋亡、程序性坏死和IL-6转录水平的升高,且都依赖于RIPK1的激酶活性。与PBMCs相反,患者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中RIPK1、TNFR1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和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表现出对TNF诱导的细胞坏死和对erastin和RSL3诱导的铁死亡的抵抗。基于RIPK1切割位点变异能引起细胞因子IL-6的显著变化,我们建议患者用IL-6受体抑制剂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综上所述,我们发现caspase-8在RIPK1 D324位点的切割负调控了RIPK1的激活及其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而切割位点的变异导致患者PBMCs中RIPK1的过度激活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程序性坏死和炎症信号通路激活水平的升高,最终导致了患者表现出反复发热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而患者fibroblasts发展出了多种补偿机制,使其可以抵抗不同的死亡刺激,这也可能使患者没有皮肤受累或病变。
其他文献
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潜能,在疾病模型、药物筛选、细胞治疗及再生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体细胞可通过核移植、细胞融合、转录因子或化学小分子诱导等方式转变为多能干细胞,其中化学小分子操作方便、不会造成基因组的改变,可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细胞命运决定的机制。然而目前小分子介导的小鼠体细胞重编程(化学重编程)效率较低且耗时久。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开展了化学小分子筛选,发现小分子药物R4
本研究试图以社会网络分析的范式考察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的实践结构。在中国当前文化发展脉络下,文化作为合理化治理工具,表现于官方文化政策论述,同时又在官方与民间的互动过程中深入影响着个体到共同体之间不同的文化思维与应对政策的态度。然而在硬软件仍依赖政府、机构资源的情况下,更需考察公共资源分配与联结的有效性,重新描述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同位置的多元行动者及各行动者在关系中拥有的资源、技术、理性和思维。研
随着再生医学的兴起,利用组织工程支架和种子细胞修复受损组织/器官,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超临界流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技术,有条件温和、不使用有机溶剂、操作简单等优点,逐渐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领域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4种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其患病人数逐年增长,糖尿病的根治变得迫在眉睫。利用组织工程的原理,将胰腺细胞负载于支架并植入体内;或是利用干细胞在体外高效地分化得到能分泌胰
金纳米粒子(AuNPs)在开发或设计新型抗菌物质以对抗多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金属纳米粒子相比,AuNPs具有最理想的性质(如稳定性、无腐蚀性和杀菌活性),因此在催化、生物成像、生物传感器、医学、生物学、食品安全和材料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AuNPs已经在生物学、医学和食品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以帮助应对现有的和正在出现的致病菌的根除。与此同时,AuNPs也有助于消灭
21世纪初以来,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持续发展,使其成为细胞基因组转录组分析的有力工具。常规大量细胞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需要上万个细胞,所测结果实际是一群细胞基因表达的平均值,并不能鉴别细胞之间基因表达的异质性。近二十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广泛应用于胚胎发育、癌症、免疫等研究领域。但是目前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仍然存在
TGF-β信号通路是广泛调控生物体生命活动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TGF-β可以通过促进p15、p21、p57等抑癌基因的表达以及下调c-Myc等原癌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增殖稳态。因而,在多种癌症中TGF-β信号通路被作为破坏的靶标以实现癌细胞的过度增殖。比如在白血病中,虽然白血病类型有很多,但TGF-β信号通路被普遍认为是受到抑制的。而且,多种实体瘤中TGF-β信号通路中
肺癌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更是位居全球首位。其中,约85%的肺癌病人在组织病理类型上表现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由于NSCLC具有发病隐匿和高转移的特点,很多病人在确诊之初就已经发现肿瘤转移,导致病人错过最佳的手术治疗时间。这也是造成NSCLC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NSCLC的致病机制,对于发现新的临床早期
极化激元在空间分布上的高度局域化传播为现代光学芯片集成与高速光学信号处理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思路。出于系统能耗的思虑,光学系统中有效载荷的有限激活与模块隔离均十分重要,对常规硅光芯片1310 nm或1550 nm的工作波长而言,其所需的隔离空间相应较大,这极大地限制了片上光学系统的集成度。相较于常规硅光芯片,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异质结构中支持的复合表面等离-声子极化激元可以在硅基芯片的基础上实现小于30
作为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组织,呼吸道不仅为肺部提供温暖湿润的空气,更是对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的第一道防线,而嗅觉、味觉等化学感觉信号通路便是呼吸系统细胞感知空气中外来刺激的重要途径。对呼吸道嗅觉、味觉受体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研究不仅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呼吸系统应激反应和固有免疫的调节,更能够带给人们仿生学上的灵感,将基础生物学的认识应用到先进传感器的设计之中。本文以呼吸系统中的化学感觉信号转
血管在成年哺乳动物心脏中以高度成型和组织化的血管网的形态存在,生血管的过程往往只在血管组织缺氧等生理因素刺激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在缺血性损伤的心脏中,由于心肌层中血管网有限的增殖能力无法满足心肌细胞对氧气的需求,最终导致心肌组织经历不可逆转的损伤。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心脏内源性cKit阳性细胞已被证实能够产生大量心脏内皮细胞但极少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而内皮细胞的产生对生血管过程至关重要,因此,c-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