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研究 ——以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d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通常会由于企业会计核算或计算错误、对会计政策的理解或使用出错、主观性的财务舞弊被监管机构发现等原因进行财务重述以对前期会计差错进行更正。财务重述恰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财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提供制度保障,也可能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外部治理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被上市公司滥用,损害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018年4月24日证监会对2003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9号——财务信息的更正及相关披露》进行了修订,2020年3月1日起实施的新《证券法》设立专门章节规定了信息披露制度,系统完善了信息披露相关内容,这都说明了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会计差错更正以及财务报告发布后“打补丁”的现象越来越频繁,财务重述的发生意味着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不稳定。2019年4月30日,康美药业发布了《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对其2017年年度报表中的22个项目进行了更正,更正内容涉及多个报表项目,更正金额巨大,仅货币资金项目的更正金额就达到了299.44亿元,创下了我国迄今为止上市公司的会计差错更正金额之最。康美药业的财务重述行为引发了市场、媒体的强烈关注,证监会也介入了调查,最终认定康美药业存在财务舞弊行为。如何更好的规范财务重述行为,防止滥用财务重述、利用财务重述掩盖盈余管理及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关系到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以康美药业财务重述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我国A股市场财务重述行为频发、财务重述信息披露不规范等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本文一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简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框架,并说明了主要的创新与贡献;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从财务重述的动因与经济后果、财务重述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两方面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介绍财务重述的理论基础与反映趋势,首先明确了财务重述的界定和公司治理的内涵,然后阐述了与财务重述行为息息相关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之后对我国财务重述的制度背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介绍了财务重述公司所反映的公司治理特征,阐述了财务重述与财务舞弊的关系;第五部分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以康美药业的财务重述事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结合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的结果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建议;第七部分对本文观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的主要贡献:(1)通过搜集我国上市公司2009-2018年财务重述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了财务重述行为的特征,总结了10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财务重述的发展趋势;(2)针对目前我国财务重述问题研究多以实证研究为主,案例研究较少的情况,选取了康美药业财务重述的典型案例,检验了文献作者的实证结果与分析数据,充实了财务重述研究的内容;(3)以内生因素为线索,研究了如何通过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并从外部公司治理环境的角度研究了如何为规范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提供政策保障和更为严格的监管环境。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案例研究具有自身的局限性,文章中得出的结论是基于笔者自己的分析,不是实证研究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文章中涉及的相关数据统计量较大,时间跨度长,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
其他文献
在金融市场格局逐渐趋于多元化的背景下,金融风险已不仅局限于单个市场或机构中,系统风险在各部门之间的蔓延已成为影响金融市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系统风险更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焦点。目前学术界对于系统风险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单个传统金融市场或机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冲击,而关注到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的文献并不多。实际上,我国互联网金融在近十余年发展迅速,其业务运行中产生的风险也逐渐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居民的汽车占有率不断上升,但是关于汽车方面的法律制度却落后于实际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关于交通事故发生后的责任追究问题,我国设立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后,由于立法滞后等原因导致诸多争议存在。为了建立健全机动车交通安全保障机制,促进交通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文章围绕机动车交通事故发生后有关强制责任保险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中主要争议焦点有:强制责任保险的赔偿限额和范围问题,保险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岗位、丰富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小微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需要政府运用税收政策手段,对其进行调控指导和帮扶培育。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用好税收优惠政策扶助小微企业发展成为了热点话题。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结构性减税和普惠性减税力度,制定并实施了多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帮助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大力发展,商业银行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长期面临客户经理流失率高和市场竞争活力较低两大难题。由于银行的客户经理岗位是高绩效岗位,客户经理岗位的员工流失率高于其他岗位。而薪酬管理在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的构成中属于一个相当关键的组成部分。一个合理而科学的薪酬激励方案才能充分有效的激发商业银行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的调动银行员工的工作
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银行业始终是金融行业发展的中心,随着银行业内的竞争压力增大,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创新,互联网+对市场经济的冲击等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银行既承担了金融支柱的职能,独立经营,接受多重监管,又肩负多种社会责任。银行发展的根本是业务发展,而推动业务发展的实质是人才管理与人才创效的过程。那么良好的绩效管理系统将是人才管理、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重点。C银行正是一家中
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经营资产,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大重要内容,企业通过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不断提高客户的信赖感和忠诚度,从而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过去较长的时段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有形资源的竞争方面,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客户资源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要想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
2008年以后,全球经济渐渐复苏,世界的通讯行业迅猛发展,与大数据、云计算概念相关的行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都会不断涌现,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中小企业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多数面临着负债过高、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以及现金流压力大等财务风险,因此如何通过财务预警化解与防范财务风险,是生存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财务风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的权利意识加速提升,更加渴望诉讼救济的实效性,因此,诉讼救济理论就成为法学理论界愈加关注的焦点。与民事诉讼相比,受公法调整的行政诉讼存在行政机关恒为被告、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悬差、涉及公权力制约等特殊性。导致行政诉讼程序繁杂、作出最终裁判的时间长的诉讼弊病更为突出,所以行政法学者们逐步将目光聚焦到对行政诉讼中权利保护实效性的探讨上,并以“停止执行制度”的探讨作为研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对于促进侦查中心主义向审判中心主义诉讼模式的转变、实体正义向程序正义的转型以及贯彻落实证据裁判原则、实物证据鉴真规则和庭审实质化改革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通过对当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研究动态和理论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并对我国近十年出现的侦查人员出庭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归纳总结出庭审中针对侦查人员出庭问题争论分歧较大的三个主要争议焦点,分别是:第一,出庭侦查人员是何种主体地位;第二,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我国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本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回归本源,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将成为未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