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后酸化保加利亚乳杆菌菌株的筛选及其后酸化机理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nd963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酸菌是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一群细菌,利用乳酸菌发酵的酸牛乳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市场,但是由于酸牛乳在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保加利亚乳杆菌继续代谢产酸而产生后酸化现象,使酸奶质量下降,大大缩短了保质期。目前控制酸乳后酸化的方法很多,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拥有丰富的乳酸菌资源,完全可以不断筛选出更好的功能性菌株,这是解决酸奶后酸化的长远大计,因此筛选出野生弱后酸化的保加利亚乳杆菌作为发酵剂菌株意义重大。本实验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从野生菌株中筛选出天然弱后酸化保加利亚乳杆菌,通过对其各方面生长性能,糖代谢机制和产酸关键酶的深入研究,找出其弱后酸化的根本原因,以期有针对性的解决酸奶后酸化问题,为直投式弱后酸化酸奶发酵剂的制备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首先从4种商业发酵剂中分离出两株保加利亚乳杆菌作为对照菌株;然后以15株实验室保加利亚乳杆菌为出发菌株,最终筛选出两株野生弱后酸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命名为KLDS1.1006和KLDS1.1011,以及1株后酸化较强的保加利亚乳杆菌KLDS1.0207作为对照菌株。菌株的生长性能实验表明:弱后酸化菌株KLDS1.1006和KLDS1.1011生长和产酸能力相对较弱,葡萄糖终转化率和乳酸产量远低于后酸化强的菌株KLDS1.0207;在经过酸应激和盐应激后,存活率明显下降,且菌株表现出的耐酸性和耐盐性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可见,5株菌的生长性能与后酸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菌株KLDS1.1006和KLDS1.1011的生长性能较弱是导致其弱后酸化的原因之一。关键糖代谢实验表明:乳糖代谢途径为低温贮存期间产酸的关键途径,后酸化强弱不同的菌株在代谢乳糖这一步上差异很大,其中,半乳糖一直处于累积状态,几乎不被利用。菌株产酸关键酶实验表明,菌株KLDS1.1006和KLDS1.1011的H+-ATPase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远远低于菌株KLDS1.0207的酶活,同时,β-半乳糖苷酶和H+-ATPase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这两种酶的酶活同时较弱是菌株KLDS1.1006和KLDS1.1011弱后酸化的根本原因;此外,乳酸脱氢酶和蛋白酶不是产酸关键酶。将嗜热链球菌KLDS3.1012分别与KLDS1.1006和KLDS1.1011混合培养制作酸奶,在4℃贮存21d后,pH值仍能维持在4.4-4.5之间,滴定酸度在80-88oT之间,整体增长量不足10oT,有效的缓解了酸奶的后酸化程度,且各方面感官评价良好;同时,益生菌酸奶实验表明:低温贮存21d,在上述球杆菌混合的酸奶中,嗜酸乳杆菌的活菌数能达到107cfu·mL-1,有效改善了益生菌的存活。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变的日益严重。食品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通常都非常低,为痕量或超痕量级,而且种类也繁杂,所以在检测前先进行样品的预分离富集
中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于200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至今已有五年的时间。作为首个由立法强制实施的保险,交强险有效地保障了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
HSP27是小热休克蛋白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其生理功能主要包括保护细胞免受各种应激因素如自由基、高温、缺血和毒性物质的损伤,促进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组装,参与细胞的增值、
在我国,83%以上的电力是由火力发电厂提供的。火力发电厂的高压加热器和凝汽器大都采用黄铜管、碳钢或不锈钢管作热交换管。这些管材除了在生产和安装时留下的隐性缺陷并在运
质构、风味是大米保鲜2个关键评价指标,其中质构包括淀粉链的结构、聚合度、水解度和构象等。风味成分是影响大米食用味道、口感的物质总称,包括总酸,脂肪酸和挥发性物质等,
为了满足新型飞机的大尺寸、高减重、长寿命和低成本的设计与应用需求,采用损伤容限型钛合金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是一条重要途径。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在新型损伤容限型钛合金材料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源转化装置,具有无污染、能量转化率高、使用范围广等优点,是未来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方式之一。目前,在燃料电池中,常见的阴阳极催
目的:观察抗纤益心浓缩丸连续给药12周及停药后2周的毒性反应,以评价抗纤益心浓缩丸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四组,即正常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和抗纤益心浓缩
水在混凝土孔隙中的传输是造成其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将芬顿造纸污泥在高温下煅烧,冷却后与硬脂酸球磨活化得到改性芬顿造纸污泥灰(M-PSA)。将M-PSA按不同比例等量取代普通
通过对数据中心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降低能耗,实现节能减排的优化方案、制定解决措施,挖掘节能降耗潜力,为数据中心节能改造以及设备更替选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以此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