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a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云英是我国南方稻区的重要绿肥作物。本研究采用模拟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紫云英的养分积累规律、还田腐解特性以及还田利用后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期为当前种植制度下恢复和推广紫云英的生产及利用提供依据。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随着生育期的进程,紫云英地上部的氮含量总体呈现降低趋势,至种籽成熟期略有回升;地上部的磷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以种籽成熟期的含量最高;地上部钾含量总体上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地上部碳含量时有波动,但变化相对较小。随着生长发育的推进,紫云英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吸收量均呈现为前期增长缓慢、中间迅速增加、后期略有减少的趋势。花期(播种后135~170 d)是紫云英干物质积累最快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55.8%-83.7%;养分吸收强度也最大,该时期氮养分吸收量占总量的30.6%-54.7%,磷养分吸收量占总量的40.6%-69.6%,钾养分吸收量占总量的53.6%-82.8%,碳积累量占总量的55.8%-83.9%。为保证紫云英最大的有机体及养分还田量,合理翻压期应选择为紫云英的盛花期。2.6个紫云英品种的生育期调查结果显示,在试验条件下,早熟品种信阳种、安徽大叶青种的生育期明显靠前,而中熟品种弋江种、浙紫5号种和晚熟品种宁波大桥种、余江大叶种生育期相差不大。从干物质积累及养分积累情况上来看,弋江种和浙紫5号种更适合作为湖北地区的稻田绿肥品种。3.采用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紫云英的腐解特征以及对淹水培养土壤表层溶液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在翻埋前32 d分解较快,在32 d以后物质分解几乎停滞。养分释放速度表现为:钾>磷>氮>碳。在水浸泡中紫云英的物质释放更多,养分释放更快。不同用量水平对紫云英的腐解和养分释放影响不大。试验条件下,施入紫云英后,土壤表层溶液的pH在培养前期(约两周左右)先降后升,变幅较大;表层溶液中的电导率值、全氮、铵态氮、全磷和全钾浓度都是约在培养后32 d左右时达到最大。整个培养时期土壤的肥力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紫云英翻埋后,土壤pH不断提高,96d的培养结束后土壤由原来的弱酸性(为6.08)上升到中性(7.00左右);土壤钱态氮、速效钾、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得到了显著性提高,尤其是在培养32 d以前的增幅较大;对土壤硝态氮及速效磷含量影响不大。4.在湖北孝昌、黄陂研究了紫云英还田后对水稻生长、产量、养分吸收、经济效益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化肥用量减少40%的情况下,孝昌和黄陂两试验点翻压紫云英15000~45000 kg/hm2均能获得与常规化肥持平或更高的早稻产量。各处理间比较,孝昌和黄陂两试验点均以30000 kg/hm2翻压量时效果最好,两地早稻产量分别较常规化肥处理提高了8.5%和15.4%。孝昌和黄陂两地的等氮磷钾养分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磷钾养分的情况下,施用紫云英后的早稻产量与单施化肥相比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中,施用紫云英具有替代化肥养分,起到减少化肥投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作用。试验条件下,翻压紫云英15000~45000kg/hm2一般可替代20%-60%化肥量。
其他文献
传统造物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髓,在现代创新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研究已有文献对于传统造物的艺术特征与现代设计创新的结合分析,把握造物思想在设计中
目前,汉语教师志愿者及其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汉语界的一个热点,其讨论涉及多方面,同时也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建设优秀的汉语与教师志愿者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新文学诞生以来,乡土文学一直都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在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创作中,鲁迅站在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上将现代理性目光投向乡土大地,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浪漫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李长之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其批评集中体现出浪漫主义与中国文学、文化碰撞时所产生的火花。李长之自身带有的中国传统和文化期望,促进了对
青少年由于性生理、性心理的变化,容易感到性困惑,而人们对性的回避态度又制约着青春期性教育的开展,性意识增强与性知识匮乏的矛盾,使青少年不能正确对待自己身心方面的变化,严重
<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为革兰阳性球菌,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和院内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
“悲剧”并不是中国本土故有词语,而是从西方传入的。王国维1904年在《红楼梦评论》中引入中国美学界,他说《红楼梦》与一切喜剧相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又在1912年的《宋元
对关于鲁迅社会记忆的社会学研究乏善可陈。本文运用社会记忆理论视角,对1946-2013年间人民日报关于“鲁迅”标题的文章进行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对近70年来的鲁迅形象变迁做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原发肿瘤退缩模式的影响因素,构建非向心性退缩的预测列线图。方法:选择61例ⅡA-ⅢC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NAC后手术标本制
河南70后女作家乔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涉文坛,她的小说创作在近年备受关注。乔叶的创作之路从散文开始,曾被评为“十佳青春美文作家”的她成功地从散文创作转型到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