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在此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际出发,在研读德育课大纲,学习教学设计理论,调查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经济政治与社会》"高素质的劳动者"这一节内容进行了教学设计,然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课后进行了反思和评价,找到今后努力的方向。文章分为导论,正文和结束语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正文部分,有三项内容构成。这三项内容介绍了教学设计的依据、原则、设计过程、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具体来看:第一项,介绍了"高素质的劳动者"教学设计的依据及原则。分析了课程标准、德育大纲要求、学生实际等教学面对的实际情况,研读了研究教学设计的专著,分析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时间,设计了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等。第二项,以前面的分析和研读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说明设计意图,然后进行了教学实践,教学实践结束了,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力争有所收获有所改进。这节课从学生那里我学到了对未来的期待;在最后的情感目标实现时,在国旗前,我感到与学生关系最密切;在学生无动于衷时感到最焦虑或沮丧;我自己感觉这堂课对学生是有意义的,对我自己是有收获的。但是,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师讲解过多,学生容易受限于教师选取的案例中,主动意识不强,眼界也不宽。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查找本课适用案例。讲授内容也是局限于课本知识和采用案例,没有突破,虽然最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实现,但是不知如何保持其持久性。第三项,"高素质的劳动者"教学设计的几点反思,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课堂上保持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问、课后保持教学效果等问题。今后努力解决的问题包括: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展示——讲解——安排任务,这些教学方法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还是让德育教学落入俗套?是否有更好的教学方法?我曾经尝试过安排学生搜集课堂上所需的案例,但是囿于文化水平,学生往往整理不出案例的核心意义,而且学生展示案例的话,往往会流于形式,难以深入,关于此类问题该如何解决?第三部分,结束语。本论文对"高素质的劳动者"教学设计的研究,让师生更好的理解了德育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中有效地进行了"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精神教育" "道德品行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高素质的劳动者"教学设计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推进教改,发现德育的多种教学方法,开发利用校内外德育课程资源。同时,可以让德育课"走出去",让企业"走进来",加强校企在文化层面上的合作,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在学校培养企业锻炼的结果。我作为一名中职德育课教师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