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冠脉造影提示临界病变者,以心肌血流储备分数为指导来决定是否行介入治疗,分别随访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严重心绞痛发作情况、运动试验阳性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借此来评价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指导冠脉临界病变延迟PCI的价值。方法连续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在某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接受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示冠脉血管局限性的临界病变者,病变参考血管直径(RD)大于2.5mm,且病变的直径狭窄率(DS)介于50%至70%之间的患者94例。分成三组,CAG药物治疗组、FFR延迟治疗组、FFR介入治疗组。其中CAG药物治疗组34例,给予最优化药物治疗;FFR延迟治疗组30例是对FFR>075的病变不进行PCI治疗仅给予规范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FFR介入治疗组30例是对FFR≤0.75的病变行PCI治疗,行PCI治疗者均植入药物涂层支架。所有患者均给予最优化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术后分别随访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随访期间三组TG、LDL-C、HDL、LDH、CK、CKMB、c TN-I、NT-pro BNP、LVEF数值、运动实验的变化分别在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有无统计学差异;并随访三组在MACE(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严重心绞痛发作情况(这里指CCS心绞痛分级Ⅲ级以上)有无差异来评价FFR指导下延迟治疗组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无一人失访。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化验指标(TG、HDL、LDH、CK、CK-MB、c TN-I、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血管病变分布等临床特征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FFR介入治疗组植入支架34枚(1.10±0.30),行支架植入者支架均植入成功,术后血流达TIMI3级。三组患者均给予最优化药物治疗开展冠心病二级预防。三组患者化验资料、LVEF在随访中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显示第1个月和第6个月均未发生MACE,运动实验和严重心绞痛发作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12个月结果示三组病例在MACE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在运动试验阳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药物治疗组运动试验阳性率最高,FFR延迟治疗组居中,FFR介入治疗组最低;两两比较显示:FFR介入治疗组与CAG药物治疗组间以及FFR延迟治疗组CAG药物治疗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FR介入治疗组与FFR延迟治疗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病例在严重心绞痛发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药物治疗组严重心绞痛发生率最高;两两比较显示:FFR介入治疗组与CAG药物治疗组间差异最显著(P<0.05);FFR延迟治疗组与FFR介入治疗组间及FFR延迟治疗组与CAG药物治疗组差异不显著。临界病变运动试验阳性者更倾向于PCI。结论1 FFR指导下延迟PCI药物治疗没有增加MACE的风险,FFR在指导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延迟PCI安全可靠;2 FFR指导临界病变介入治疗可以降低严重心绞痛发作、运动平板阳性的发生,改善心肌缺血,提高运动耐力;FFR指导下延迟PCI治疗同样可以改善心肌缺血,提高运动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