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一种致死性、恶性疾病,因其发病率逐年增加、预后差,是严重威胁人类的公共健康问题。虽然有大量针对肺癌的分子生物学实验,但我们对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不十分清楚。sprouty1是已知的RTK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剂,可以通过调节EGF、FGF、PDGF等多种途径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转移。鉴于国内外尚没有sprouty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相关报道,我们首先构建sprouty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的实验方法,验证sprouty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观察sprouty1基因敲除后对小鼠肺组织表型的影响、以及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其次,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比较sprouty1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肺癌发病率的差异,以及两种基因型小鼠肺组织中TTF1的表达情况。而且将在体外利用细胞转染技术构建sprouty1过表达的A549细胞系,验证sprouty1对肺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最后,利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等方法进一步探讨sprouty1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最终揭示sprouty1的抑癌作用本质。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得到以下结果:1、sprouty1在肺组织中高度表达,主要是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 typeⅡ,AECⅡ)表达,sprouty1基因敲除后导致AECⅡ表达PCNA和Ki-67增加,说明sprouty1基因敲除后促进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增殖。2、sprouty1基因敲除小鼠较野生型小鼠的肺癌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且肿瘤的病理学分型符合肺腺癌。3、体外过表达sprouty1是A549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减少,说明sprouty1可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4、sprouty1基因敲除后导致小鼠肺组织中EGFR、FGFR2和p ERK表达增加,且p ERK与PCNA存在共染色,说明sprouty是通过EGF、FGF介导的ERK信号转导通路调控细胞的增殖。5、sprouty1基因敲除后小鼠肺组织中vimentin、β1-integrin、SMA、PDGFRβ和fibronectin的蛋白表达增加,说明sprouty1可通过调控细胞的EMT抑制肺腺癌的侵袭。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认为sprouty1可被认为是一种肺腺癌的抑癌基因,主要通过抑制EGF、FGF介导的Ras/ERK信号转导通路和抑制腺癌细胞的EMT这两大机制,从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未来,sprouty1也许可以成为肺癌治疗的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