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视阈看俄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变异现象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任何语言都与人类的思维紧密相连,影响着人类的行为。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民族。现代俄语词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已经走过了很长的路。俄语词汇是极为丰富的,不仅有固有俄语词(斯拉夫语词),也有许多从外民族借入的词汇。外来词汇在整个历史中都丰富了俄语语言本身。   对语言产生影响使之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有语言内部因素,还有许多外部非语言因素,也就是社会因素。有时,非语言因素甚至对语言产生更为强烈的影响。外来词进入俄语之后,受到俄语的同化,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修辞等方面会发生变异,这种现象在社会语言学中称之为词汇的变异现象。换言之,是外来语进入本土语言之后,俄语将英语进行了“同化”,使其符合本土的语言系统,语法和发音规则。   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俄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发展问题。其中主要运用的理论依据是社会语言学中的词汇变异理论。从社会语言学的词汇变异角度研究外来词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俄语语言的词汇构成和外来词借入的社会原因;有助于揭示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社会发展进程的关系。   对于外语学习者,两种外语的对比认知也是非常有益的,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外语学习和研究的经验,以及对本民族语言发展的启示。   本文的结构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等。   第一章为《俄语中外来词借入的社会语言学因素》,主要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外来词引入俄语的非语言因素,总体来说有历史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第二章为《俄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分类》,依照借入方式将英语外来词进行划分,可以大致分为语音借入、语义借入、仿借和半仿借词三个大类,试图用不同类别的外来词来作为变异理论的研究基础,从借入法则中探讨其进入俄语之后的同化特征和变异规律。   第三章为《俄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变异现象》,是论文的重点部分,对外来词的词汇变异现象进行了探讨,分析英语外来词在俄语中的变异法则及其分类,分析俄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归纳俄语对外语的同化作用。   第四章为《英语外来词对俄语及俄罗斯社会的影响》,试分析语言变异的社会功能,归纳俄罗斯各界对英语外来词热潮的态度,以及对俄罗斯社会的影响——也就是外来语对本土语言和社会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索和展现语言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结语部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讨论语言变异在俄语中的意义,指出了当前该研究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以及外来词研究领域的意义,并且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其他文献
学术话语中的隐喻研究多探讨不同学科领域、不同体裁或不同语域下隐喻使用的差异,少有研究将语言视为变量,系统关注思维层面概念隐喻的关联,比较相同学科同一体裁中隐喻使用的差
索尔·贝娄是一个对美国表面的物质繁荣下的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敏锐观察者,他的观察非常深入和独到。他的所有作品都在重复着一个主题,就是当代美国知识分子,尤其是犹太知识分子
艾迈斯半导体公司艾迈斯半导体宣布推出全球首款高性价比的多通道光谱片上传感器解决方案,为消费和工业应用实现新一代光谱分析仪开辟了道路。采用4.5×4.4mm小型阵列封装,超
对于建构主义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国内外教师对此都做了许多研究,并且写了许多相关的论文。但是,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数教师是将建构主义这个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或者是大学英语
1980年津巴布韦共和国独立,中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自此双方务实成果丰硕,中津关系堪称中非团结合作的典范。近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津之间商务往来日益频繁,但却少有研究涉及中津
  朱利安·巴恩斯(1946-)是当今英国重要的小说家之一。《终结的感觉》是巴恩斯倍受关注的作品,也获得2011年布克奖。巴恩斯的小说从始至终贯穿了他卓而不凡的历史见解。而
近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美国灾难片被引进我国,这些灾难片在我国观众中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我国的灾难片虽然尚且处于摸索发展的阶段,在观众的意见和拍摄者的努力下也获得了很大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英语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并且自70年代以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和文学英语相比,科技英语侧重描述真理,技术过程,技术特性以及其功能
德国功能主义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特定目的的交际行为。在原语文化中特有的功能单元或组件,或在目的文化中用于不同的目的,为了满足目的语需求必须进行改变(Nord,1997:70)。变译理
卡勒德·胡塞尼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阿富汗裔美国作家。至今他发表的三部小说——《追风筝的人》(2003年)、《灿烂千阳》(2007年)和《群山回唱》(2013年),皆以阿富汗为背景,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