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艺术展及其审美特征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yobis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其成为推动艺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使艺术作品不仅凭借单一视觉感官,同时调动观赏者的多种感官系统进入到作品世界,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沉浸式体验。“沉浸”是一种人类精神生态中的特殊现象,指处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新媒体艺术将“沉浸”的创造当成其追求目标之一,新媒体艺术理论也将“沉浸”当成一个重要范畴。沉浸式艺术展的产生,顺应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大趋势。尽管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媒介艺术观,但是媒介对艺术作品的生成意义始终不会改变,尤其在现代主义的艺术创作中,媒介对艺术活动的作用更加突显。本文以新媒体展览为前提,聚焦于沉浸式艺术展这一新型展览方式的发展趋势,探讨当下沉浸式艺术展的审美特征。全文共四章。第一章,介绍沉浸式艺术展的概况,对“沉浸”一词的提出及对“沉浸式”的概念界定,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发展变化。第二章,通过具体展览案例,分析沉浸式艺术展中数字媒介的应用及特性。一、沉浸式艺术展属于新媒体艺术,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媒介。二、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艺术家通过对技术的实践与研发,为艺术语言的表达带来更多自由创作的空间。三、当代艺术对展览作品,如作品题材、作品所用媒介以及作品材料的探索和实验性。第三章,通过传统艺术展与沉浸式艺术展比较,说明沉浸艺术活动,必须调动起观众的所有感官通道,既包括外部感官的视觉、听觉、触觉,也包括内部器官的平衡觉、运动觉。充分利用人类感觉创造沉浸艺术,引导观众参与到作品当中去。以此说明沉浸式艺术展形式与内容。第四章,沉浸式艺术展的审美特征,将沉浸式艺术展从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三个方面,讨论其展览主题性、展览空间营造及受众感受当作一个完整的体系来研究艺术作品。沉浸式艺术展之所以近几年如此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其一,沉浸式艺术展可以通过实体空间与新媒体技术打造出的虚拟空间,为观赏者带来高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性的艺术活动;其二,让观展方式成为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增强观赏者的临场感,使其获得多感官的沉浸式审美享受。
其他文献
每天上学,我都要经过一条"香路"。这是一条江边小路,路边栽满了花草树木,一年四季都有花仙子相伴:初春,顶着丝丝春寒开放的是"疑是今冬雪未消"的白梅,接着玉兰、桃花、杜鹃争奇斗
本文主要介绍了塑料封装中裂纹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抑制裂纹所采取的各种对策.
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并投入运营,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现象越来越引起了普遍关注。本文简要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各种早期病害的成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随着经济的增长,拥有汽车的国人已经越来越多,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仅仅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小汽车了,更多的年轻人希望自己的汽车能变得更加的个性化,于是汽车改装逐渐走进了人们
一个图的Kirchhoff指标定义为Kf(G)=∑ni=1∑nj=1rij/2,其中rij是顶点vi和vj之间的电阻距离.首先得到了一个图的Kirchhoff指标与其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利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质是一种信息化、流程化、规模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是企业财务转型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它实现了企业资源价值的再创造,对企业集中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组织架构混乱、业务流程标准化程度低、信息系统整合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在财务共享服务运营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根源,最终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优化解决方案,不仅能够提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论的引导与管理是政府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兴媒体所具备的时效性和广泛性等特点让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可以快速传播,给政府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各种新兴互联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给政府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截至2018年12月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数量已达到8.29亿,其具有的显著特点
本文探讨了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多种需求,认为社区图书馆可以通过延伸传统功能满足这些需求.总体来看,建成文化科技含量深厚的综合性服务中心是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缩写为EC)是一种在发酵食品中普遍存在的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致癌性,由EC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受关注度越来越高。论文立足于我国酱油主产区广东
江苏省常州市星河小学致力于"儿童成长品格社区"的建设。学校以促进"儿童完整而美好的生长"为目标,以FSC (家庭、学校、社区)相互关联融合的大集合体为共育平台,探索出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