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灵菇源瑞士乳杆菌LZ-R-5和戊糖乳杆菌LZ-R-17免疫调节、抗肿瘤及肠道益生功能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wang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类可以利用发酵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并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乳酸菌具有预防疾病和改善人类健康的生物活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乳酸菌等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环境中的粘液多糖以及粘附在菌体表面的荚膜多糖。据报道,大约有30种乳酸菌可以产生胞外多糖。胞外多糖具有多种潜在的生理功能和生物学活性,包括抗菌,降低胆固醇,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胞外多糖的化学结构影响其生理功能,通常对EPS的单糖组成,分子量(Mw),官能团和糖苷键模式等结构进行研究。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胞外多糖在调节机体免疫、抗肿瘤和优化肠道微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在课题组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来源于西藏灵菇(Tibetan kefir)的两株益生菌,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LZ-R-5 和戊糖乳杆菌(L.pentosus)LZ-R-17 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的结构及其菌体表面特性进行分析。然后对L.helveticus LZ-R-5和L.pentosus LZ-R-17的体外免疫调节活性,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肠道益生功能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L.helveticus LZ-R-5 和L.pentosus LZ-R-1 7 胞外多糖结构研究实验测定了胞外多糖R-5-EPS、R-17-EPS的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R-5-EPS和R-17-EPS表观结构比较相似,表面光滑呈薄片状聚集,存在一些大小不一、不规则的空洞,多糖之间或以丝状或以片状连接,只是片段厚度、空洞数量、皱缩程度有些差异。R-5-EPS和R-17EPS的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结果表明,多糖表面形成道钉状的突起,R-5-EPS突起大小不一,小的高度为1.4nm,大的高度可达15.9nm,而R-17-EPS的突起大小比较均一,基本都在1-2 nm之间。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R-5-EPS熔点温度为187.22℃,R-17-EPS熔点温度为 160.97℃。Zeta电位分析,发现R-5-EPS 的 Zeta电势值为-121 mV,R-17-EPS的Zeta电势值为-110 mV,结果表明,较高的表面电荷引起较强的静电排斥,将有助于提高多糖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粒径分析也确定两种胞外多糖在溶液中有较高的稳定性。二维核磁共振分析表明,R-5-EPS由→3)-β-D-Glcp-(1→和→6)-β-D-Galp-(1→糖苷单元组成;R-17-EPS 由→4-β-D-Glcp-(1→和→2-β-D-Galp-(1→糖苷单元组成。2.L.helveticus LZ-R-5 和 L.pentosus LZ-R-17 菌体表面特性研究在无菌PBS缓冲液中,L.helveticus LZ-R-5活菌的Zeta电势绝对值为4.23 mV,而热灭活菌体的Zeta电势绝对值则更高为7.69 mV。L.pentosus LZ-R-17活菌比热灭活菌体的Zeta电势绝对值高。L.pentosus LZ-R-17活菌的疏水率比热灭活菌体的高,达到28.45%。而L.helveticus LZ-R-5的几乎不具备疏水性。另外,L.helveticus LZ-R-5和L.pentosus LZ-R-17都具有很好的自聚性。3.L.helveticus LZ-R-5 和 L.pentosus LZ-R-17 免疫调节活性采用体外细胞模型评价L.helveticus LZ-R-5和L.pentosus LZ-R-17的体外免疫活性。结果表明,R-5-EPS,R-17-EPS,L.helveticus LZ-R-5 和 L.pentosus LZ-R-17能有效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用不同浓度的R-5-EPS 和 R-17-EPS 以及L.helveticus LZ-R-5 和L.pentosus LZ-R-17 处理 RAW264.7细胞,可显著提高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及其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与空白对照相比,R-5-EPS,R-17-EPS(50-400 μg/mL)及两株Lactobacillus都能显著性提高细胞NO的释放量(P<0.05)。最后,通过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样品处理后的细胞上清液,发现R-5-EPS,R-17-EPS,L.helveticus LZ-R-5和L.pentosus LZ-R-17能显著性提高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IL-10的释放量(P<0.05),表明L.helveticus LZ-R-5和L.LZ-R-17在体外具有较好的免疫促进作用。4.L.helveticus LZ-R-5和L.pentossu LZ-R-17 抗肿瘤活性利用体外肿瘤细胞模型进行研究发现,R-5-EPS,R-17-EPS,L.helveticus LZ-R-5和L.pentosus LZ-R-17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5-EPS,R-17-EPS,L.helveticus LZ-R-5和L.pentosus LZ-R-17 作用BGC-823细胞后,细胞内的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显著升高。用Hoechst-33258试剂盒对细胞进行染色发现,细胞发生明显皱缩。此外,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R-5-EPS,R-17-EPS,L.helveticus LZ-R-5 和 L.pentosus LZ-R-17 能显著提高BGC-823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并对BGC-823细胞具有显著的凋亡诱导作用,总结发现,两株Lactobacillus(LZ-R-5,LZ-R-17)的作用效果比两种胞外多糖(R-5-EPS,R-17-EPS)的作用效果明显。AnnexinVFITC/PI双染法发现,R-5-EPS,R-17-EPS,L.helveticus LZ-R-5 和 L.pentosusLZ-R-17 通过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来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最后,利用酶联免疫试剂盒分析检测,发现L.helveticus LZ-R-5和L.pentosus LZ-R-17及其胞外多糖能使凋亡酶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升高(P<0.05)。5.L.helve ticusLZ-R-5和L.LZ-R-17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利用体外厌氧发酵方法对L.helveticus LZ-R-5和L.LZ-R-17的益生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R-5-EPS,R-17-EPS,L.helveticus LZ-R-5和L.pentosus LZ-R-17能够降低发酵液的pH值,特别是活菌菌悬液使发酵体系的pH值显著下降。另外,R-5-EPS,R-17-EPS,L.helveticus LZ-R-5 和 L.pentosus LZ-R-17可以显著增加肠道微生物发酵体系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产生量(P<0.05),特别是乙酸、丙酸、丁酸等。同时,R-5-EPS,R-17-EPS,L.helveticus LZ-R-5和L.pentosus LZ-R-17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主要包括增加Megamonas、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aceae 和 Streptococcaceae 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降低Escherichia.coli和Lachnospiraceae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综合来看,L.helveticus LZ-R-5和L.pentosus LZ-R-17可以作为益生元发挥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影响某些肠道微生物,促进短链脂肪酸的产生等。
其他文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稻米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稻米品质改良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垩白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主要指标,对稻米品质有重要影响。目前,不同学者围绕垩白性状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在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关于垩白性状的遗传研究,已经发现200多个与其相关的QTL位点,但是仅有少部分QTL被精细定位和克隆,进一步挖掘相关位点和基因对阐释垩白形成分子机制,改善稻米外观品质有重要意义。本研
学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温度升高,不仅使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同时也使得极端高温胁迫事件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加强。温度升高已经对全球多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造成了明显影响。针对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温度升高对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生产力影响定量化预测的迫切需求,本研究利用小麦生长模拟模型WheatGrow和未来气候情景数据,综合利用GIS技术和情景模拟试验等,定量分析了增温1.5℃(1.5℃ HAPPI
学位
小麦品质主要受品种、栽培措施、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江苏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省内生态类型复杂,从北向南土壤气候类型变化大,导致各生态区小麦产量和品质差异显著。因此,探究江苏省小麦品质区域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江苏小麦品质区划提供参考。本研究以2 018和2 019年间江苏省小麦生产县(区)种植大户抽样的籽粒样品为材料,分析品质指标,探究不同生产区域小麦主推品种及栽培品种在不同区域的品质变
学位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养殖者的养殖倾向完全转变,经济效益较高的品种更受欢迎,个别本土家畜甚至走向灭绝,比如阳坝牛、高台牛等。外来品种也不断冲击本土优良品种的数量,本土优良畜种岌岌可危,同时有些地方品种近亲繁育严重,会出现繁育困难、成活率低及优良基因难以延续等问题,精液冷冻技术的出现也大幅改良现有的繁育技术。为了更好地保护本土优良草食家畜品种,本试验基于人精液DNA试剂盒提取法,
学位
脂质组学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技术,通过对生物系统中内源性脂质分子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以及对脂质分子的代谢通路进行全面研究从而在疾病诊断或治疗、疾病生物标志物鉴定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脂质组学包括靶向脂质组学和非靶向脂质组学两种研究方法,由于非靶向脂质组学能够检测生物系统中所有内源性脂质分子,因此非靶向脂质组学更适合于生物标志物的鉴定。脂肪酸是六大营养元素中脂质的重要的组分之一,根据脂肪酸碳链中双键的数量
学位
随着现代水稻产业的发展及人们对水稻品质要求的提高,水稻籽粒品质的优劣引起了生产者、粮食部门、商业部门、加工企业乃至消费者的广泛重视。水稻品质改良、品质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水稻品质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状,既受遗传基因的控制,也受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低温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都不断加强。低温的频发加剧了水稻生产系统的不稳定性,降低了水稻籽粒的品质。因此,深入分析并量
学位
本文以2020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蒂姆在比赛中的技术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看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蒂姆七场单打比赛的发球阶段的技术、破发成功率、接发阶段的技术、网前击球的技术、相持阶段的技术和挽救破发点成功率的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五点结论:1、发球方面,蒂姆发球稳定性高,一发发球进攻性强得分率较高,但进球率较低;一发发球落点主要偏向于发外角和内角;二发发球落点多
学位
小麦白粉病由活体寄生真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引起,是一种世界性主要病害,严重威胁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寄主抗性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然而病原菌生理小种的迅速演变通常导致抗性的丧失,因此需要不断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小麦三级基因资源库中的野生近缘属种蕴含许多重要的抗性基因,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来源。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L
学位
叶面积指数(leafarea index,LAI)是作物群体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传统的LAI获取方法费时耗力,而利用卫星遥感能够实现大范围小麦LAI的监测。随着秸秆还田在稻麦轮作区的推广与应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背景从传统的单一土壤背景变为“土壤-秸秆”混合背景,另外,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农田长势不均、地块破碎等因素增加卫星影像中的混合像元,均为大面积准确监测作物LAI增加了难度。前人研究发现红边信息
学位
建立面向水稻不同播栽方式的精确栽培管理方案设计模型,有助于实现水稻生产管理的精确化和数字化。本研究在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和咨询作物生产管理专家基础上,结合水稻栽培管理已有研究资料和历史试验数据,借助系统分析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对不同水稻播栽方式的栽培管理指标与生态环境、品种类型及生产管理水平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和提炼,集成了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共性算法。面向不同播栽方式和不同水稻品种类型,在已有研究基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