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微卫星技术是检测染色体区段丢失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利用这一技术检测食管癌组织与癌前病变组织中染色体区段的丢失信息,寻找食管癌早期预警的分子标志。
方法:通过对食管粘膜碘染色寻找食管鳞癌手术标本中癌组织与癌旁食管粘膜碘染不着色组织,检测两者中微卫星位点的丢失情况。选取其中在癌组织与癌旁食管粘膜碘染不着色组织共同丢失频率较高的位点对来自食管癌高发区人群的普查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通过碘染色观察,发现手术标本中食管鳞癌癌旁独立存在的碘染不着色部位数目≥4的病例,其食管多原发癌或重度不典型增生发生的频率要明显高于手术切除标本中食管鳞癌癌旁独立存在的碘染不着色部位数目<4者。
检测35个微卫星位点,发现D3S3644、D3S1768、D3S3040等9个位点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存在较高频率的杂合性丢失,这些微卫星位点的LOH频率随着组织学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高。3p的位点在肿瘤组织与碘染不着色组织同时发生LOH的频率高于9p和13q。
进一步检测发现,3p和13q的位点在食管癌高危人群普查标本中也有一定频率的杂合性丢失,部分病例存在多个位点同时丢失的现象。
结论:食管鳞癌癌旁组织中异常鳞状上皮的癌变可能性较高,这些异常鳞状上皮与食管癌组织中同时存在杂合性丢失的微卫星位点在高发区人群癌前病变中也有一定频率的丢失。食管癌、癌旁组织以及高发区癌前病变组织共同存在的高频率杂合性丢失位点有希望成为食管早期预警的分子标志物,但尚需进一步的随访观察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