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镁合金在高于120℃时力学性能较差,抗拉强度和抗蠕变性能大幅度下降。目前,耐热镁合金的研发主要集中在稀土镁合金方面,但稀土镁合金成本较高,限制了合金的广泛应用。Si是地壳中含量仅次于O的元素,价格低廉,容易购买,它的加入大大降低了合金成本,因此优先考虑Si作为其添加元素改善镁合金耐热性。目前Si在铝合金中的应用相对比较成熟,在铝合金中加入Mg和Si形成Mg_2Si能够对铝合金起到很好的变质作用。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在高于120℃时力学性能较差,抗拉强度和抗蠕变性能大幅度下降。目前,耐热镁合金的研发主要集中在稀土镁合金方面,但稀土镁合金成本较高,限制了合金的广泛应用。Si是地壳中含量仅次于O的元素,价格低廉,容易购买,它的加入大大降低了合金成本,因此优先考虑Si作为其添加元素改善镁合金耐热性。目前Si在铝合金中的应用相对比较成熟,在铝合金中加入Mg和Si形成Mg2Si能够对铝合金起到很好的变质作用。由于Mg2Si在铝合金和镁合金中的凝固原理相似,同时,Si在镁合金中的固溶度较小,所以本文在研究Mg-Si系合金之前先对Al-Si系合金的凝固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以优化镁合金熔炼工艺为研究方向,制备了Mg-5Si和Mg-8Si合金,较系统地研究了熔体过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两种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Mg2Si颗粒在熔体过热过程中的溶解与凝固行为,分析了合金细化机理,获得了本实验条件下制备该类镁合金的最佳熔体过热处理工艺参数,研究结果如下:(1)熔体过热温度为820℃时,Al-5Si合金中初生Si分布更加均匀,共晶Si析出数量明显增多,共晶Mg2Si相层片间距减小;低于820℃时,初晶Si、共晶Si组织分布不均,共晶Mg2Si相粗大。熔体过热温度为820℃时,Al-8Si合金中初生Si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9μm;低于820℃时,合金中初生Si的平均晶粒尺寸变化并不明显,但其形貌更为圆整。(2)熔体过热处理Al-5Si合金的最佳工艺参数为820℃,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90 MPa、80 MPa和2.8%。熔体过热处理Al-8Si合金的最佳工艺参数也为820℃,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00 MPa、95 MPa和2.6%。(3)熔体过热温度为770℃时,Mg-5Si合金中初生Mg2Si相由多边形状变为圆整块状,分布细小均匀,共晶Mg2Si相由汉字状变为层片纤维状;高于770℃时,初生Mg2Si相析出数量减少,共晶Mg2Si相层片间距增大;低于770℃时,初生Mg2Si相为多边形状,析出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共晶Mg2Si相为典型的汉字状。熔体过热温度为770℃时,Mg-8Si合金中初生Mg2Si相溶解,溶解为小花瓣状,分布细小均匀,共晶Mg2Si相以点状、杆状均匀分布在基体α-Mg上;高于770℃时,合金中初生Mg2Si相晶粒粗大,共晶相粗大;低于770℃时,合金中初生相分布不均,共晶相为典型汉字状。(4)保温时间为30 min时,Mg-5Si合金中初生Mg2Si相析出数量明显增加,共晶Mg2Si相变为细小纤维状;随着保温时间延长至60 min,合金中初生Mg2Si相析出数量减少,共晶相粗化;未保温时(本文中即保温时间为0 min,下同),初生Mg2Si相析出数量较少,共晶Mg2Si相为典型汉字状。保温时间为30 min时,Mg-8Si合金中初生Mg2Si相溶解,溶解为细小块状物,共晶Mg2Si相为细小纤维状;随着保温时间延长至60 min,初生Mg2Si相长大,共晶Mg2Si相间层片间距增大;未保温时,初生Mg2Si相为粗大花瓣状,且分布不均。(5)熔体过热处理Mg-5Si合金的最佳工艺参数为770℃,保温30 min,此时Mg-5Si合金中初生Mg2Si相的平均晶粒尺寸最小为13μm,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52 MPa、84 MPa和6.5%,与未进行熔体过热处理的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30%、36%和160%。熔体过热处理Mg-8Si合金的最佳工艺参数为770℃,保温30 min,此时Mg-8Si合金中初生Mg2Si相平均晶粒尺寸最小为23μm,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144 MPa、70 MPa,与未进行熔体过热处理的合金相比分别提高了24%、23%。(6)熔体过热处理使得粗大初生Mg2Si相尖角得到钝化,减小了局部应力集中,减少了裂纹源,减缓了裂纹扩展速度,是合金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机理。
其他文献
在室内或者有遮挡的环境下,GPS信号容易丢失。光流传感器不需与外界通讯,通过摄像头采集到的信息就可以提供导航信息。光流设备多数为内部集成IMU模块,模块体积大、价格高且融合算法闭源。飞控自带IMU模块没有充分利用,造成资源冗余浪费。研究光流/惯性组合导航算法为无人旋翼飞行器提供导航数据显得格外重要。论文设计了基于光流和惯性组合导航算法,并且进行了组合导航系统的软件实现。首先,设计光流/惯性组合导航
涡轮叶片内部冷却结构的优化设计有助于提高冷气利用率和冷却效果,对于提高涡轮前进口温度并进而提高发动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典型的涡轮叶片双层壁冷却结构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新型空气/煤油双层壁冷却结构,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新型双层壁结构的换热特性,又进一步研究了煤油管道进口边界条件对冷却效果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思路和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数值计算方法,并对其适用性进行了验证
民用航空发动机中的风扇驱动齿轮箱高速运转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且由于其内部结构复杂、空间紧凑,导致齿轮箱产热、传热机理复杂,使得齿轮箱散热问题更为严峻。为了预防高温引起的齿轮、轴承等零部件胶合、失效等问题,对风扇驱动齿轮箱进行了热分析研究,并分析了行星轮开孔参数对风扇驱动齿轮箱传热冷却性能的影响。本文完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阐述了齿轮和轴承等零部件的发热量计算方法,建立了风扇驱动齿轮箱热源分
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分布于毛乌素沙地及库布齐沙漠,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和植被恢复的优良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产应用价值。本文以国家沙柳种质资源库内1
航空公司收益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其是否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而舱位控制是航空公司收益管理的核心研究内容,决定航空公司收益管理水平的高低。传统收益管理舱位控制决策,过度依赖预测精度,且假设旅客完全理性。依赖需求预测精度使得航空公司在供需不平衡时处于被动地位,造成空座损失或旅客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完全理性假设下的旅客只采取最优购票决策,难以实现舱位控制模型中的最大化期望收益。因此本文研究旅客决策惯性和灵活
目前,云计算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信息系统规划的不少科学指导方法也提出多年,还有项目管理体系理论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追捧。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将自己的业务应用系统搬上云端,与此同时,出于法规政策、数据安全、行业的特性及既有IT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考虑,很多的大型企业也开始利用这些技术和管理体系,用信息系统规划的科学方法来构建自己的私有云平台。这些大型企业像早期企业信息化变革时一样,在构建私有云平台的过程中,以新
微流控系统在化学、生物和医疗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流体驱动技术对微流控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现有容积式压电泵在输出μL/min级微流量时存在严重脉动甚至回流;现有动力式压电泵在微流体驱动应用中体积过大,工艺复杂;将微泵集成在微流控芯片上成本过高,使用分离式微泵又存在样品交叉污染问题。本课题基于压电换能器超声振动激发超声波的原理,研究了两种新型压电微流体驱动器,采用压电换能器和泵腔的分离式设
随着环保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作为清洁绿色能源备受研究人员重视,同时作为手机、笔记本、新能源汽车等设备的动力来源,安全、续航能力、倍率充放电能力都受到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其具有的一系列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但层合复合材料结构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层间分层,从而降低整个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准确模拟和评估层间分层,对提高层合复合材料结构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基于内聚力模型的界面单元已逐渐成为层合复合材料结构层间分层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每一种内聚力模型,其描述张力-位移关系的模型参数,对层间分层的模拟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CFRP)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先进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然而,CFRP属于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加工缺陷,加工质量难以保证。为此,本文以T700 CFRP单向层合板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材料低温冲击特性及其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CFRP低温铣削试验,从CFRP低温切削力、加工表面粗糙度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