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一直以来都是英汉互译的主要翻译方法。归化法就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也就是从有利于译入语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翻译文本,而异化法是“接受外浯文本的语言与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Venuti,1995,20),也就是译入语读者主动接受外语文化和语言,使读者本身处于外语情景中。翻译中是应以归化为主还是以异化为主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翻译理论研究者争论的焦点。
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传统意义上对习语翻泽的研究总是受限于一个固定的框架:首先对习语的特点进行简单介绍,然后提出采用直译、意译、或者两者结合等方法进行翻译方法比较,这种方法使得习语特点与所采用的翻译方法两者之间缺乏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导致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得不舍弃或者更改原文中的文化形象,同时又加进一些原文中没有的东西,让读者对其内容的认识不够充分。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在以往的翻译理论中大都是以作者和文本为中心,很少涉及到读者因素。此外,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没有因为不同读者具有不同的阅读能力和接受能力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达到最好的阅读和接受效果。
接受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主要观点包括文本意义和不确定性,读者的期待视野和读者的中心作用等等。该理论把读者的作用和地位看作是阅读过程中主要的因素,认为读者在阅读作品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而是已经具备自己特有的社会经验,从而具备了不同的审美观和世界观。读者的阅读经验包括他的期待视野,这会影响他对翻译作品的接受程度和理解水平;读者阅读的过程不单是一个接受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所以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并重视读者的作用和地位。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将接受美学理论与翻译方法相结合,通过分析接受美学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在英语习语汉译过程中的具体运用,详细介绍如何将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英语习语汉译中。本文首先介绍归化和异化以及接受美学理论主要观点和内容;然后通过分析英汉习语的特点找出他们的异同;然后具体阐述英语习语汉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运用,接着分别从读者的作用和地位、期待视野的变化以及接受与文化交流等角度在习语翻译中与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具体运用,强调在习语翻译过程中读者的地位和作用和读者的期待视野对于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的重要作用,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在充分考虑许多因素的基础上来决定采取归化还是异化,最终达到较好翻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