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盐藻GPDH的结构功能及其与TAG生成关系的初步研究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微藻的生物柴油是第三代生物能源,由于其相实用性更广,碳中性和可持续性,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作为微藻家族中重要的一员,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是最早进行商业化生产的微藻,它不仅含有丰富的油脂,还能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并可以有效地通过大规模开放式培养获得大量藻体,极大地降低培养成本,是非常适合作为高油脂工程藻株的候选藻种。而作为杜氏盐藻甘油合成途径中的主要限速酶,甘油-3-磷酸脱氢酶(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PDH)与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反应原料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AG)有着密切关系。与传统油料作物中的GPDH将磷酸二羟丙酮(DHAP)催化还原为3-磷酸甘油(G3P)不同,2020年报道的杜氏盐藻GPDH2含有特殊的双结构域(GPDH-Ser B)和独特的四级结构(四聚体聚合状态),能够将DHAP直接快速转化为甘油。从代谢通路上看,这一反应消耗了TAG合成的重要前体物质G3P,同时也消耗了合成脂肪酸前体物质乙酰辅酶A(Acetyl-Co A)的碳源,从而抑制了TAG的合成。因此,本研究推测杜氏盐藻GPDH催化的甘油途径可能与TAG生物合成途径是竞争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首次选取杜氏盐藻四种含有特殊双结构域的GPDH同工酶为研究对象以初步探讨GPDH与TAG的生成关系。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已成功获得杜氏盐藻四种GPDH(GPDH1、GPDH2、GPDH3和GPDH4)蛋白,并对它们的性质及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索,且已知它们独特的双结构域与聚合状态对于甘油快速合成反应非常重要。鉴于此,本论文主要将GPDH2作为参考对照与模板蛋白,通过继续解析GPDH1、GPDH3和GPDH4蛋白的空间三维结构,在进一步阐明杜氏盐藻GPDH同工酶结构与其功能特点关系的基础上来探究它们可能对TAG生物合成产生的影响。此外,我们初步尝试了对杜氏盐藻提供胁迫条件来下调GPDH基因的表达量和/或抑制GPDH同工酶的经典GPDH结构域活性,同时检测甘油及TAG生成含量,来探究能否通过抑制杜氏盐藻GPDH从而抑制甘油合成而使碳源流向TAG生成通路,使TAG大量积累。得到的主要结果表明:1.杜氏盐藻GPDH1初步推断为单体,GPDH4可能同时含有多种聚合形态或是已发生变性,而GPDH3经负染测定确为二聚体蛋白且其晶体生长的初步条件目前已成功筛选获得;同时,GPDH1与GPDH4的经典GPDH结构域无活性极有可能是因为它们活性位点的氨基酸发生突变而不能与NAD+进行有效结合。因此,我们初步推测四种GPDH同工酶不同的聚合状态及有无双域活性可能将通过影响甘油的快速合成进而对TAG生物合成产生影响。2.在高盐胁迫下,杜氏盐藻细胞内的甘油及TAG含量增加,这与已报道的研究结果相符,而在加入高磷酸盐抑制GPDH的过程中,没有起到很好的抑制甘油合成的效果;在缺氮胁迫下,TAG生成含量增加与已报道研究结果相符,在经过与高磷酸盐混合处理后,甘油含量均先上升而后急速下降,TAG则呈相反趋势。这表明在GPDH受到抑制的情况下,部分甘油碳源或许流向TAG生成方向,提示TAG生成含量可能确与杜氏盐藻GPDH基因表达下调和/或抑制GPDH同工酶的经典GPDH结构域活性负相关,可继续深入实验进行验证。综上,本论文初步完成了对杜氏盐藻GPDH同工酶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与TAG生成关系的探究,获得的结果不仅丰富了盐藻系统中的蛋白结构数据库,揭示了GPDH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为进一步解析藻类生物产油过程中的反应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已逐步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介入术后动脉瘤的残留和复发是困扰神经介入医生的一大难题,所以患者术后需要长期规律的影像随访。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血管成像技术,已得到临床医师认可并广泛应用。静音MRA是一种新近研发并日趋临床化的非对比增强血管成像技术
小麦孕穗期对低温非常敏感,低温胁迫后外源喷施6-苄氨基腺嘌呤(6-BA),能够缓解低温胁迫对小麦造成的伤害,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6-BA提高小麦抗寒性的分子机制。选用低温敏感型品种皖麦52和低温迟钝型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低温胁迫后喷施20 mg L-1的6-BA溶液,以喷施等量蒸馏水处理为对照。观察幼穗形态,并测定幼穗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再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探
研究背景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腹主动脉管壁退化和管腔病理性扩张引起的血管疾病,65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可达4%,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65-85%,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及老年人生命的疾病之一。目前对于腹主动脉瘤的主要干预手段:开放手术人工血管置换(OSR)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EVAR)。研究发现早期手术修复并没有任何优势,没有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所以
目的:应用TOF-MRA、Silen Z-MRA和HR-VWI等不同的磁共振脑血管成像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图像质量评分、测量载瘤动脉支架段狭窄率、评估动脉瘤术后栓塞状态(是否完全栓塞)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动脉瘤术后无创性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已接受颅内动脉瘤支架和或弹簧圈栓塞术,且于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接受磁共振血管成像和DSA复查的患者39例,其中男8例、
为研究黄土地区压力型锚索锚固机理,根据压力型锚索锚固段受力状态,基于三线型剪切-滑移模型,推导了注浆体与岩土体界面在弹性阶段所对应的剪应力及轴向应力分布的闭合解.根据相关压力型锚索锚固试验数据,采用推导的闭合解计算了不同张拉荷载作用下界面的剪应力分布,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各级张拉荷载作用下注浆体/岩土体界面剪应力的分布及其最大值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本文提出解析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
目的:1.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脑卒中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2.建立和验证烟雾病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机器学习模型;3.比较六个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4.采用联合三个机器学习模型共同的特征重要性排序与单因素分析结果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烟雾病患者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数据库中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入院的确诊为烟雾病的患者相关资料(包括患者
目的:探讨本中心使用国产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总结西部介入治疗经验,其次,采用四维血流MRI(Four dimensional flow MRI,4D flow MRI)初步探索Tubridge置入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1月至2021年7月所有接受国产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颅内动脉瘤患
第一部分颅内小型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危险因素分析目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s)是成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具有高死亡率及致残率的特点。小型(<5mm)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UIAs)的临床治疗决策仍存在争议,对其破裂风险的量化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已被证实
研究背景主动脉夹层假腔远端动脉瘤样扩张(Distal aneurysmal expansion of false lumen of aortic dissection,DAEAD)是主动脉夹层进展的表现。经过长期随访,每3例Stanford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腔内隔绝术治疗后就有1例出现DAEAD,且绝大多数患者在长期随访过程中需要再次接受治疗。但一旦进展成为DAEAD,由于其解剖学的高度复杂性,广泛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腹主动脉瘤(AAA)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约为8%,其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主动脉血管的扩张及血管中膜的增厚重构,腹主动脉呈球囊样凸起且其血管直径超过正常的50%,患者在主动脉破裂之前通常无任何症状,一旦受累处破裂,病人死亡率可达80%。研究表明,AAA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型转化密切相关。CD38是哺乳类细胞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