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将天然次生林改造成人工林并进行长期集约经营的现象十分普遍,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经营管理措施的不同容易对土壤有机碳库造成显著影响。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是我国特有的树种,是集食用、油用、药用和观赏价值于一身的多功能珍贵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以浙江省诸暨市香榧国家森林公园的香榧林地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通过采集天然次生林、不同施肥措施和不同年龄段的香榧土壤样品,分析其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碳(ROC)、轻组有机质(LFOM)及土壤养分含量,以期为香榧林土壤质量评价与可持续经营,以及香榧古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天然次生林改造成香榧林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1)各土层土壤TOC含量显著降低27.2%~50.5%;0~20 cm土层土壤ROC含量有所提升;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LFOM含量分别显著提升155.5%和184.8%。(2)在土壤剖面结构上,香榧林土壤TOC和ROC含量在20~40 cm土层的下降幅度均高于天然次生林,而LFOM含量下降幅度却低于天然次生林。天然次生林改造成香榧林后,0~20 cm土层土壤易氧化碳碳素有效率和碳库活度分别显著提高123.2%和169.2%。(3)TOC、ROC和LFOM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三者与全氮和水解性氮的相关性最高。ROC、LFOM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OC与速效钾除外)。2.施肥措施对香榧土壤活性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1)与对照相比,农民习惯的有机-无机配施方式可显著提升各土层土壤TOC、ROC、LFOM、全氮、水解性氮和有效磷含量,单施复合肥处理下的0~20 cm土层土壤ROC、水解性氮及各土层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得到显著提升。(2)各土层土壤ROC/TOC均表现为: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单施复合肥处理>不施肥处理。(3)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下各层土壤p H有一定的提升,单施复合肥处理显著降低了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p H。(4)TOC、ROC和LFOM之间均达到极显著相关,三者与全氮、水解性、速效钾、有效磷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不同年龄香榧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1)不同年龄香榧土壤TOC、ROC和LFOM含量均随树龄增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00~500 a达到峰值,其中TOC含量变化最为明显。(2)不同树龄香榧土壤中ROC/TOC总体表现为:50~100 a>0~50 a>100~300 a>300~500 a>500 a以上(0~20 cm土层除外)。(3)各年龄段香榧土壤TOC、ROC和LFOM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三者与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之间的相关性较好(0~50 a生除外),与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之间的相关性较差(500a以上除外),其中,500 a以上香榧土壤TOC、ROC、LFOM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