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受众参与视阈下的女性同人粉丝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作为技术拥趸的同人粉丝,通过对流行文本的剪贴、挪用和重建,将流行文化的衍生作品发布于网络平台,不仅吸引了圈内粉丝的观看,而且以其多样、新颖的表现形态扩大了原文本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为大众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相关的本土研究多局限于对同人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及其表现形式中的对网络同人文的关注,少有对网络同人文化的全面梳理和对参与主体的关照。
  同人粉丝归属于粉丝群体,网络同人是粉丝文化的分支,但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相较于一般的粉丝和粉丝文化,同人粉丝和同人文化具有鲜明的差异化特征——同人粉丝以女性参与者为主,网络同人是一种无偿的参与行为,而作为象征性表达的网络同人话语也具有表达上戏谑化、改写人物配对和人物社会性别属性等特征。参与者和参与行为的差异化特征构成了研究的由头,而对行为和行为主体的解释,可以从对行为的动机分析着手。
  从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的角度来看,参与者只有获得一定的满足或报偿才会产生继续该行为的动力,那么对于研究中的女性同人粉丝来说,耗费精力从事无实物补偿的网络同人实践,激励她们参与的动机是什么?对此,研究从确定网络同人文化的语境入手,从受众研究的角度取径,从三个层面分析了网络同人实践的参与方式,借助于传播学、社会学理论进一步分析、提炼了参与者的动机,以及动机与参与者主体身份之间的关联性。
  基于受众研究的视角和加深对女性同人粉丝认识的目的,本篇采取了观察法和深度访谈两种质性研究方法。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参与者中多数受过良好教育,有稳定学业和工作,是一群拥有创造力的积极受众,对性别问题表现出强烈的敏感,承认参与网络同人与获得精神休憩、逃避现实压力有关。借助于开放性的网络技术,同人粉丝主要参与了流行文本的多重解码和互文编码、同人作品的多渠道传播、与粉丝及其他同人粉丝的互动过程,实现了从“被动的接受者”到“参与型创作者”和“主动的传播者”的双重身份过渡。其中,女性同人粉丝参与网络同人创作是出于自我表达和展演、实践话语抵抗和狂欢的目的;参与网络同人传播是出于开展传播游戏和自我实现、进行“反凝视”和性别反思的目的;参与网络同人互动是出于获得认同和同好交往的目的。
  进一步分析认为,网络同人作为一种以女性参与者为主的话语实践,参与者通过对话语权的争夺,使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联系在赛博空间得以一定程度上的消解,参与者获得了现实物理空间中所无法实现的自由,同时也培养了她们能动的、跨性别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她们对现实处境的积极反思,其自身的女性主体意识和社会关系也在实践中得以建构和强化。在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的网络同人形塑了一种女性话语体系,带有去中心、去权威的色彩,具有实现女性性别话语解放,帮助构建健康的性别文化和实践赛博女性主义的潜力。
其他文献
学位
英语写作在各种重要考试中一直占有比较高的分数比重,因此设计一份内容效度较高的写作测试题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统一考试(以下简称“研究生英语考试”),是全国统一命题的大规模考试,是所有准备攻读硕士学位的人员(英语专业考生除外)必须参加的入学考试科目之一。自2010年开始,研究生英语考试分为了英语(一)和英语(二)在难度上,英语(二)比英语(一)小;在写作要求上,英语(一)和英语(二)
学位
托妮.莫里森是蜚声世界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力以及瑰丽多彩的黑人传统文化,用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揭露了白人社会中黑人饱含辛酸的屈辱史。《秀拉》与《所罗门之歌》发表于上世纪70年代,一举奠定了莫里森一流作家的地位。它们分别将创作焦点聚集在黑人女性与黑人男性曲折的成长与觉醒过程,描绘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男女主人公为了追求自由与独立,不断地与各种困境作斗争,历经千辛万苦的成
学位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隐喻,我们的一言一行,皆为隐喻,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宗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认知现象,在语篇中尤其是政治语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隐喻研究是话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喻的使用可有效地拉近演讲者与听话者距离,激发听话者认同感和情感的一种最为有效的表达手段。政治会议报告是政治语篇中一种,它同样包含有丰富的隐喻现象,也同样担负着这样的功能。  2
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不同国家的人们在经济交流中的行为常常催生出不同的跨文化关系。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文化休克,甚至是文化冲突等问题,不利于社会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在跨文化交际领域中,认清文化差异,从而减少可能的冲突并促成更和谐的跨文化关系至关重要。纵观世界,东西方文化往往有较大的差异,中国和英国作为两种文化代表,其差异最为显著。这些差别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体现
学位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内在属性,普遍存在于人们交际中。作为模糊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模糊限制语不仅是人们交际中一种重要的语言选择,也是交际策略的体现。近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学者关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研究重点从传统逻辑学、语义学层面逐渐发展到语用学、语篇分析等层面。外交语言作为外交活动的重要载体,既可以体现一国的对外政策,也是外交发言人用来维护本国利益的工具。模糊语可以帮助外交官在外交活动
学位
话语标记语是人际交往中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它能从局部或整体上影响话语的生成与理解,引导或制约人类的交际活动,是说话人明示话语意图的手段,也是听话人推导话语意义的标识。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的核心,也是语言交流的艺术和技巧,对话轮转换中话语标记语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可以提高言语交际效率。在以往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大多以关联理论和连贯理论为基础,从语义、句法和认知角度对口语会话中的
学位
幽默一直以来是一个古老而又热门的研究课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认知语用学的发展,人们对幽默的研究又扩展到了认知层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关联理论。近年来,国内的学者们从关联理论的视角以情景喜剧、综艺节目、电影、小品、相声为语料去解读言语幽默。然而,英语笑话作为言语幽默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却很少有人研究,为了弥补理论研究的空缺以及更加全面透彻地解读言语幽默的生成模式和理解模式,有必要从关联理论
学位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以社交媒体平台为依托的自媒体迅速崛起,数量庞大的自媒体,借助社交网络去中心化、传播主体多元化的媒介特征,自主生产内容并进行传播,海量质量良莠不齐、碎片化的信息充斥于网络空间。由于具有专业素养的传统“把关人”缺失,社交媒体成为了谣言泛滥的温床。数量庞大的自媒体内容,呈现出信源不明、碎片化、情绪煽动、事实碎片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后真相特点。随着社交媒体在社会信息
学位
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对城市形象的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党报和全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以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在城市形象建构方面具有其它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城市形象广告版面不仅成为《人民日报》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形成符合自身特性的运作模式,《人民日报》便成为城市管理者建构和呈现城市形象的权威平台。  本文选取《人民日报》为目标媒体,以其近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