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纯少女到“死亡”母亲——论《洛丽塔》中的成长主题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ao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拉迪米德·纳博科夫被认为是20世纪杰出而多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洛丽塔》自出版以来备受关注。总的来说,大多数评论者主要从道德主题、后现代主义、叙述策略、时间和死亡的意象,以及对小说男主人公亨伯特精神追求分析等角度对此作品进行了评论和分析,鲜有人从成长主题这一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本文运用成长小说理论来分析洛丽塔从单纯无知到成熟的成长历程。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分为三章。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作家纳博科夫及其作品《洛丽塔》、该作品的国内外评论,本文的中心论题以及成长小说理论。第一章主要讨论洛丽塔的单纯无知和潜在危险,其危险包含三方面:来自家庭的危险;来自社会的危险以及来自学校的危险。在遇到亨伯特之前,洛丽塔是一个天真的女孩,但是在她的周围隐藏着一些威胁,这些威胁在日后给她带来了转变。第二章主要讨论了洛丽塔的觉醒和反叛。包括洛丽塔对父权的反叛以及对乱伦的反叛。第三章主要讨论洛丽塔的身份追寻和成熟。包括她在爱情中失败的身份追寻,她在家庭中成功的身份追寻,以及最终的成熟。第四章探讨洛丽塔成长过程中的三种负面因素。第五章是结论。从以上的分析中,本文得出最终结论,洛丽塔完成了她的成长历程并最终达到成熟。
其他文献
自我修正现象广泛存在于母语、二语的交流中,前人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总结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相较于单一语言中自我修正现象的研究,双语间的自我修正现象虽有所涉及,但
本文旨在研究“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参赛者使用词汇的特征。作者在现代语法学家Quirk词性分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关于词汇特征的理论具体分析了“21世纪杯
爱丽丝.沃克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之一,创作了许多描写黑人女性生活和命运的作品,以最朴实的语言真实表现了美国黑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家庭矛盾、宗教问题、性别冲
太宰治是日本战后“无赖派”也称“新戏作派”的代表型作家,他一生的经历和他的作品给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一生的作品包罗万象,涉及了历史故事、传说、他人日记、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