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d-2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研究hBD-2在正常组织、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鳞癌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hBD-2与口腔黏膜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及其在口腔黏膜癌变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NOM)、30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早、中、晚期各10例)、15例扁平苔藓(OLP)和15例口腔鳞癌(OSCC)(1级)组织中hBD-2的表达情况,计算阳性表达率并测量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hBD-2在NOM、OSF、OLP、OSCC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和基底细胞胞浆膜上。   2.hBD-2阳性率排序为OSCC>OSF(早期)>OLP>NOM。OSC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三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OSF(早期)、OLP、NOM阳性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OSF中期hBD-2表达明显上调(P<0.05)。   3.hBD-2平均光密度值由大到小排序为OSCC>OSF(中期)>OSF(晚期)>OLP>OSF(早期)>NOM。OSCC与NOM、OSF(早、中、晚期)、OLP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NOM与OSF早期以及OLP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hBD-2在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扁平苔藓、口腔鳞癌的表达及分布情况不同。   2.hBD-2在OSF各期中表达程度不同,可能提示hBD-2与纤维化进程有关。   3.hBD-2能否作为口腔黏膜癌变诊断及预后的参考指标,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动听的歌曲要有前奏,动人的戏剧要有序幕,一节完整而成功的好课,设计一个精彩的情境导入是十分重要的。所谓情境导人,就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精心设计一
“看图学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上好“看图学文”课,对于发展儿童语言,训练儿童的观察能力,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上好“看图学
目前,在“减负不减质”的大背景下,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练习挤进课堂,以减少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于是,我们不难发现,课堂练习遭遇了尴尬的局面:学生所做的练习或为机械的抄写、默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做的首先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通过动态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乐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是啊!任何阶段的学习都不可能离开问题的提出与解决。那么小学这个犹如梦幻般的儿童阶段里,怎样的提问才能像阳光
【内容概述】这是一节总复习课,着重复习本册书的三个主要时态(进行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三种句式(陈述句、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这一单元的知识点覆盖前六个模块,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