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女性主义浪潮中“女性疯狂”的演进与流变——《简·爱》与《黄色墙纸》中疯女人形象分析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2000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西方的主流文化观念中,女性是非理性的代名词,因此疯狂往往与女性联系在一起。本文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基础,探讨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中文学作品中“女性疯狂”主题的演进与流变。  论文选取勃朗特的《简·爱》与吉尔曼的《黄色墙纸》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两部作品中所展现的疯女人形象,对两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女性疯狂”的根源与表征,在历时的视角上梳理了“疯女人”形象的演变。  《简·爱》与《黄色墙纸》呈现了女性作品的共同主题:导致“女性疯狂”的根源是父权囚禁。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囚禁是女性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勃朗特与吉尔曼都曾因为父权制的禁锢而患有严重的精神抑郁。然而两部作品塑造的“疯女人”形象有着本质的区别。勃朗特的“疯女人”映射出男权文学传统中“疯女人”的刻板形象。伯莎处于失语状态,被贴上“恶魔”,“吸血鬼”的标签,无从辩驳。吉尔曼的“疯女人”是写作者,故事的叙述者,《黄色墙纸》颠覆了传统的“疯女人”形象,赋予了“疯女人”充分的话语权。  《简·爱》中父权制代表对女性的囚禁粗暴冷酷,无所顾忌;而《黄色墙纸》中是以爱的名义实施禁锢之实。经过半个世纪女性主义浪潮的冲刷,父权制女性囚禁对女性的压制更多的表现为对女性情感、思维以及话语的操纵。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应对女性的抗议,父权制文化不断调整对女性的禁锢策略,以实施对女性巧妙的“内部殖民”。
其他文献
被动范畴是汉、韩语言学界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但是对这两种语言被动范畴的理论解释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本文以三个平面理论为主,以语义靠近理论、可别度领先理论、配价
期刊
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交往和合作的日益增强,所有这些变化都使得我们生活的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的形成为来自世界各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相互交往
期刊
语言模糊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近年来,许多国内外语言学家一直致力于模糊语言在各种文体的具体应用,其中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模糊语言是近些年来国内外语言
学位
期刊
期刊
张爱玲自1953年离开中国以后,用英文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雷峰塔》、《易经》。她自己翻译了《秧歌》和《赤地之恋》,《雷峰塔》和《易经》是她的赞
面对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新需求,部分高校正在尝试进行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P)方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在改革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困难,首要
约翰·济慈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对他诗歌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其唯美的语言、奇异的想象等方面。近年来,也出现了从生态思想、政治倾向等角度分析济慈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