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电高分子及其纳米复合物的电学性能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job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偏氟乙烯(PVDF)、偏氟乙烯—三氟乙烯无规共聚物(P(VDF-TrFE))等含氟聚合物以其突出的物理性能(铁电性、压电性、热电性等)与化学稳定性,兼之聚合物本身所具有的易于加工、质轻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关注。针对高分子铁电薄膜在传感技术、可擦写存储器、机电执行器等领域的应用背景,需要发展高介电常数的铁电聚合物材料或其超薄膜。在本论文中,分别研究了酞菁铜、聚苯胺纳米纤维与铁电聚合物形成的0-3型、1-3型两种高介电常数复合物。此外,我们还制备了不同纳米结构的填料,以进一步调节、控制复合物的电学性能;为了解铁电聚合物在纳米尺度下的性能,我们还研究了以半导体硅为基底材料的聚合物超薄膜。   第一部分:我们利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分别制备了铁电聚合物和铁电聚合物/酞菁铜复合物纳米管阵列。并用TEM、SEM、SPM(DFM)等分析方法表征了相关样品的形貌。通过铁电性的测试,发现由于管壁厚度的限制以及纳米管本身较多的缺陷,在铁电聚合物P(VDF-TrFE)纳米管中形成纳米尺度的铁电畴,使得其矫顽场(16.9MV/m)、极化程度(57mC/m2)较本体状态下都有所减小;但其铁电性仍然保持,且具有较好的电滞回线。聚合物纳米管阵列样品的介电常数在低频(100~10KHz)下,随频率迅速下降。这是明显的界面极化的特征。可能是在对样品镀电极时,金进入聚合物纳米管中,在金与P(VDF-TrFE)界面形成空间电荷极化所致。此外,通过在样品表面加上一层聚合物薄膜后发现,样品的介电常数下降到50左右,但是仍然高出本体状态3倍多。这说明样品的高介电常数除了界面极化之外,可能还与聚合物品畴沿氧化铝纳米孔道取向有关。   P(VDF-TrFE)与酞菁铜复合物形成的纳米管由于其特殊的结构限制,使P(VDF-TrFE)相的大小变得与耦合交换长度相当,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界面交换耦合效应;使得体系的介电常数出现了极大的增加。复合物纳米管(管壁)中的酞菁铜颗粒较大的比表面积也加强了酞菁铜和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体系介电常数的提高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我们利用界面聚合法在水相/有机相的界面合成了直径均一的导电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并用透射电镜表征了其形貌。还利用不同的掺杂剂掺杂聚苯胺纳米纤维得到了不同电导率的聚苯胺纳米纤维。此外,还制备了掺杂程度不同的盐酸掺杂的聚苯胺纳米纤维。然后,将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与P(VDF-TrFE)复合,得到了全有机逾渗型高介电常数复合物。结果发现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显著地提高了铁电聚合物复合物的介电常数,如对盐酸充分掺杂聚苯胺(PANI-HCl,含量为2.9wt%)/P(VDF-TrFE)复合物,其介电常数相当于铁电聚合物的50倍。相对于纳米颗粒状填料,纳米纤维状填料由于它们能更加有效地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导电通路,从而有效降低其逾渗阈值。   通过对不同掺杂程度的PANI-HCl与P(VDF-TrFE)形成的纳米复合物研究可知,随着聚苯胺纳米纤维的电导率降低,体系的逾渗逾值增大,填料的介电增加效果也变小。等效电路分析表明位于逾渗阈值附近的纳米复合物(半导体)和金属电极(导体)之间或者导电聚苯胺纳米纤维填料重叠区域可能形成缺电子薄层或称耗尽层。耗尽层的存在既能有效降低复合物的介电损耗,又能显著提高介电常数。   我们还发现如果采用不同有机酸掺杂聚苯胺纳米纤维并与铁电聚合物形成复合物,其电学行为也不同。耗尽层效应没有在P(VDF-TrFE)/PANI-DBSA(十二烷基苯磺酸)复合物体系中出现。而P(VDF-TrFE)/PANI-PFSA(全氟磺酸树脂)与P(VDF-TrFE)/PANI-HCl复合物体系相比,德拜型弛豫出现在更低的频率,且漏电流被抑制得更低。我们认为DBSA分子改善了聚苯胺纳米纤维在铁电聚合物中的分散性,降低了两相电导率的差异;相对其他的掺杂剂,PFSA分子链中含有的氟碳链与铁电氟共聚物更匹配,这有助于增加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分散性,同时在导电填料的表面形成钝化层。   对纳米复合物的铁电性质和击穿场强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物的击穿场强大于20MV/m,随掺杂程度的降低,体系的击穿场强有所增加。从电致形变、电能密度的公式可知,提高击穿场强有助于获得大形变、高能量密度。虽然提高介电常数也同样重要,但体系的性能对电场的变化更敏感。   第三部分:主要是尝试合成了一些特殊纳米结构的填料,目的是调控复合物体系的性能,比如降低体系的漏电流、改变损耗峰出现的位置等。我们主要合成了两种核—壳结构的银纳米材料(Ag@TiO2、Ag@C)以及可调节长径比的Ag纳米棒等纳米材料。   第四部分:我们利用旋涂的方法制备了偏氟乙烯—三氟乙烯无规共聚物薄膜,并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测量了薄膜的厚度。试验表明,我们可以制备出约10纳米左右完整的聚合物薄膜。由于含氟聚合物的晶体结构会对其性能产生影响,我们还研究了不同基底的超薄膜,并进行了退火处理。结果发现不同基底聚合物薄膜的结晶过程各不相同。硅基底的薄膜退火处理后,可以形成片状的晶体(单层的片晶厚度约20纳米),且随着片状晶体层数的增加,晶体会变成直立状态。而Si/Cr/Au基底上的P(VDF-TrFE)薄膜,退火后,形成由约100纳米左右的小圆形晶体构成的约2微米左右的圆形隆起。比较特别的是以镀铬硅片为基底的薄膜。我们发现其结晶过程似乎与薄膜的热历史有关:当制膜后,直接退火的样品形成了长500纳米左右、宽约120纳米的棒状晶体,且宽度变化不大;而当薄膜存放一周后再退火,却发现形成了没有明显呈径向分布的片晶构成的球晶;并在另一张较厚的薄膜中发现了层状晶体。另外,我们还发现铁电聚合物薄膜存在着外力诱导结晶的可能,聚合物在刮痕处,形成了约10纳米高的片状晶体。   我们还采用表面反射红外观测了薄膜的晶体结构。为了排除传统电极制备方法对超薄膜电学性能测试的不利影响,我们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原位表征了含氟聚合物超薄膜的电致形变性能。结果发现尽管薄膜只有约10纳米厚,但其仍保持了较好的铁电性。
其他文献
ZrO2具有高折射率、在可见和近红外区域低吸收和色散、宽光学带隙和由此产生的高激光损伤阈值、以及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等特征,因而作为高折射率膜层材料在高功率激光装置使
学位
番茄红素主要存在于含有番茄及番茄产物的水果、蔬菜的饮食中。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血清及组织中的番茄红素水平与一些慢性病的发病呈负相关。本研究主要包括两部分:1)不同异构
学位
学位
针对现有低浓度溶液定量检测技术复杂、分辨率低等问题,将自行研制的角度扫描型便携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应用于低浓度溶液定量检测。通过实验证明了该装置和方法在低
媒体市场的百花齐放是因为每一种媒体都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价值,千篇一律的作用和价值不是一个媒体市场健康发展的标志。说起邯郸学步这个典故,相信在中国无人不知,哪怕是刚上
单壁碳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电学、光学和化学性能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中,随着对碳纳米管及纳米材料功能性质应用方面的研究深入,单壁碳纳米管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不断地展现出来。本论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根据单壁碳纳米管的近红外荧光特性和高效淬灭特性分别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在环境和生物领域检测中的应用。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将单壁碳纳米管的近红外荧光与微流控芯片相结合用于汞离子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具
金属杂戊搭炔/烯作为一类特殊的金属杂稠芳环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子学性能。目前金属杂戊搭炔/烯主要有分子内炔基配位的锇乙烯基化合物分步法合成,以及多炔碳链与金属原料一步法合成两类主要的合成方法。其中,一步合成法效率较高,且易于修饰,目前已成为我们的金属杂戊搭炔/烯化学的核心研究方向。本论文从多炔碳链的结构修饰出发,实现了对一步法合成的金属杂戊搭炔/烯的修饰工作。此外,我们研究了含有修饰基团的锇
学位
在三、四线城市,各大银行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但在宣传推广上,却同质化严重,缺少创新,每一家都差不多。如果将它们广告上的名字遮住,根本就认不出是哪一家的。用专业的话说,就
电活性聚合物(Electroactive Polymers,EAPs)材料,作为一种机电转换功能材料,在外电场的刺激下,其形状或大小能够发生变化,同时具有较小的密度、较大的柔性、较好的加工性、
英语口语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英语教师在教会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来进行交际,使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就常州市而言,2000年开始对九年级参加直升推荐考试的学生进行英语口语测试,2001年,对所有要报考高中的学生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口语测试;而在2002年则要求所有九年级毕业生都必须参加口语测试,以此来引起学校、教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