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网络建设远远落后于本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综合交通已成为阻碍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构筑科学高效而又切合实际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发达的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综合运输系统,将长江三角洲各大小城市连成一体,真正形成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一体化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圈,才能产生区域整体系统的集聚效应,为长江流域经济以及全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目前针对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网络的研究主要是从定性角度进行分析的,主要分析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下的交通道路建设等问题,而定量研究区域交通网络的模型较少。另一方面,目前定量研究微观交通的模型比较多,如某一地段实时交通流预测、交通流控制、某一城市交通网络规划等。综上所述,对于区域交通包括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从宏观角度建立模型的区域交通网络研究体系。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和区域交通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来研究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交通一体化要求下的区域交通网络系统。 首先利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知识和区位理论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网络结构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系统地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网通区位网络、交通运输方式选取和交通运输形态的特征等。在上述基础上将宏观规划调控和微观交通控制管理结合起来构建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层次分析模型,并指出交通网络布局优化模型、综合交通枢纽优化建设模型以及综合交通运输结构(运输方式比例)优化模型。 本文从宏观角度和基于区域交通流小样本数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的模糊指数平滑预测和中心逼近式灰色预测方法,建立了基于Takagi-Sugeno模糊逻辑推理的局部多元回归模型(LMRF模型),并进行了实例预测仿真,实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预测方法比传统的预测方法精度提高了好多倍。并根据交通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互相影响的关系,构建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交通流量宏观预测模型(趋势交通流和诱增交通流),利用上述预测方法和宏观预测模型结合调研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人口以及趋势交通流量进行了宏观定量预测,随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研究后提出了区域间交通流量模拟“四阶段”定量预测模型。在上述交通流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区域交通网络规划模型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网络规划方案,并利用目前针对复杂系统评价的层次分析法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得出最优规划方案,并为长江三角洲交通网络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相关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