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肽S-转移酶P1通过促进自噬导致乳腺癌细胞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x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Drug resistance)是造成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肿瘤细胞耐药的机制十分复杂,但研究显示一些关键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 P1,GSTP1)是最受研究人员关注的耐药相关酶之一。GSTP1在很多耐药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且GSTP1的高表达与癌症病人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肿瘤耐药机制的研究领域中,对GSTP1的研究一直备受重视。由于GSTP1可催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与异生物质亲电结合,继而促进细胞解毒,因此大多数研究均将GSTP1的转移酶活性与其在耐药中的作用相关联。但是,一些化疗药物(如Adriamycin,ADR)并不是GSTP1的酶底物,因而无法用GSTP1的转移酶酶活性来解释GSTP1在一些肿瘤细胞中导致耐药的机制。近些年来,国外和我们实验室陆续报道了 GSTP1可以通过非转移酶活性调控细胞信号途径(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途径),在肿瘤细胞凋亡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这些研究提示,GSTP1可能通过其他非酶活途径导致肿瘤细胞耐药,但至今GSTP1促进肿瘤细胞耐药的机制尚未明确。MCF-7是一种人乳腺癌细胞株,在ADR敏感的MCF-7细胞(MCF-7)中GSTP1的水平极低,而ADR耐药的MCF-7细胞(MCF-7/ADR)具有高水平的GSTP1,两种细胞中的GSTP1含量相差很大。我们通过对ADR耐药细胞MCF-7/ADR和ADR敏感细胞MCF-7研究,发现了 GSTP1通过促进细胞自噬导致耐药的一种新机制,我们的实验结果如下。我们通过在MCF-7过表达GSTP1和在MCF-7/ADR中敲减GSTP1,证实了高表达GSTP1能够导致MCF-7细胞耐药;利用GSTP1酶活缺失变体GSTP1(Y7F)和GSTP1抑制剂6-(7-硝基-2,1,3-苯并氧杂恶二唑-4-硫)己醇(6-(7-nitro-2,1,3-benzoxadiazol-4-ylthio)hexanol,NBDHEX),明确了GSTP1酶活性在MCF-7对ADR耐受中并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并且MCF-7耐受ADR也非依赖于 GSTP1 对 c-Jun N 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的调控。肿瘤细胞耐药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着较高水平的自噬(Autophagy),而自噬作为维持细胞稳态的一种细胞生理途径,被认为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耐药。我们比较了 ADR耐药细胞MCF-7/ADR和ADR敏感细胞MCF-7的自噬水平,电子显微镜观察、免疫印迹等实验结果显示,在ADR刺激下,MCF-7/ADR的自噬水平显著高于MCF-7细胞。在MCF-7细胞中过表达GSTP1和在MCF-7/ADR中RNA干扰实验均显示GSTP1可以提高细胞的自噬水平。同时,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GSTP1的转移酶活性对于调控细胞自噬水平无显著性影响。进一步使用自噬抑制剂显示,抑制GSTP1上调的自噬则能够显著降低MCF-7/ADR细胞的耐药性。上述结果表明GSTP1能够通过提高细胞自噬水平促进细胞耐药。通过比较ADR刺激下MCF-7和MCF-7/ADR两种细胞自噬上游通路,我们发现MCF-7/ADR细胞中PI3K-Akt-mTOR通路的激活程度显著低于MCF-7细胞,而两种细胞中ERK的激活水平相同,由此推测GSTP1可能通过PI3K-Akt-mTOR途径调节自噬。在MCF-7细胞中的GSTP1过表达和MCF-7/ADR中的RNA干扰实验进一步显示,在ADR刺激下,GSTP1确实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来调控自噬。免疫共沉淀和质谱实验结果表明GSTP1与PI3K的催化亚基p110α结合,而不与PI3K的调节亚基p85α以及其下游的Akt及mTOR结合。GSTP1与p110α结合抑制了 p110α的磷酸化,继而阻断PI3K-Akt-mTOR通路的激活,最终上调了细胞自噬水平。分子对接模拟显示,GSTP1 C末端α螺旋的Pro123、Leu160和Glu163可能为GSTP1-p110α复合体的形成的关键氨基酸。为此,我们构建了 Pro123、Leu160和Glu163突变的GSTP1质粒,免疫共沉淀等实验结果显示Pro123、Leu160和Glu163三个氨基酸均突变的GSTP1突变体与p110α的结合显著减少,且在MCF-7细胞中过表达该GSTP1突变体不能增强细胞的自噬和细胞对ADR的耐药性。这些结果表明GSTP1 C末端α螺旋的Pro123、Leu160和Glu163为GSTP1与PI3K的p110α结合的关键氨基酸,Pro123与相邻的Gly124形成的弯曲结构以及Leu160和Glu163所在GSTP1底物结合口袋区域,为GSTP1与p110α的结合提供了构象空间。GSTP1通过调节自噬促进细胞耐药的功能同样在另外一种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中得到验证,提示GSTP1的这种功能可能在多种肿瘤细胞的耐药中均存在。综上所述,GSTP1通过其配基结合活性在其C末端α螺旋结构域与PI3K催化亚基p110α结合,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继而促进细胞的自噬,最终导致乳腺癌细胞对ADR的耐药。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1.首次发现了 GSTP1能够通过促进细胞自噬导致乳腺癌细胞对ADR的耐药,是一种GSTP1促进肿瘤对化学药物耐受的新机制。2.阐明了 GSTP1通过与PI3K催化亚基p110α的结合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进而调节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即:GSTP1通过其C末端α螺旋结构域与p110α相互作用抑制了下游信号分子的激活,进而通过影响mTOR信号通路促进了乳腺癌细胞的自噬,促进其对ADR的耐受。
其他文献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一种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临床上针对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心脏功能衰竭的晚期缺血性心脏疾病,药物治疗、介入成形和外科搭桥都不能挽回损失的心肌组织,唯一可靠的治疗方法是心脏移植,但该方法费用昂贵,且受到供体来源的限制。最近十几年来,心脏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表明,干细胞(stem cells)移植治疗虽可提高受损心脏功能,但细胞移植
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表明无菌性炎性反应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的继发性脑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炎性反应的调控中枢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尽管对NF-κB已做大量研究,然而对于其具体作用,目前仍有争论。文献报道,在缺血缺氧(hypoxia-ischemia,HI)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
背景与目的内皮祖细胞(EPC)归巢能力下降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是EPC归巢最重要的趋化因子,除了其经典受体CXCR4外,有文献提示Syndecan-4(Synd4)可以介导SDF-1的信号转导。很多病理状态都可以诱导细胞表面Synd4的脱落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故本课题拟以糖尿病为研究背景,观察氧化应激诱导的EPC表面Synd4脱落现象
一、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当今世界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美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亡率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即使目前针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手段已日趋成熟,现每年仍有20-40%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这也是引起乳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全世界临床医生及科学家关注的焦点。既往对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突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亚洲国家尤为高发。化疗仍为当前复发性和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广泛的耐药性造成临床胃癌治疗的巨大挑战。本研究聚焦耐药性胃癌研究,以期为临床胃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利用组织芯片等技术,我们对了临床肿瘤组织和多种胃癌细胞株进行了考察。我们发现STAT3激活程度及S1PR1信号通路增高与胃癌化疗耐药性高度相关,提示耐药肿瘤组织和细胞中S1PR1信号通路可能是STAT3异常活
全身麻醉可引起老年或发育期哺乳动物大脑广泛的神经毒性和认知功能损伤。线粒体是全身麻醉引起早期损伤的细胞器之一,且线粒体功能紊乱是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及亨廷顿病等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这些疾病常伴随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我们推测线粒体损伤可能是全身麻醉引起神经毒性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机制。然而,关于线粒体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鲜有报道,且缺乏快速有效靶向改善线粒体的药物。本研究主要包括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酒精以外的其他因素导致的肝脏弥漫性脂肪浸润。近年来,NAFLD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肥胖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引起的肝脏对脂肪酸的摄入和输出的失衡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肝细胞内单纯的TG积累是可以逆转的,因而明确肝细胞内TG积累
作为炎症性肠病的一种类型,克罗恩病代表着一系列慢性肠道炎症、损害及结构上的破坏、重构。尽管克罗恩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通过对患者及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都参与了该病的发病过程。尽管手术并不是治愈克罗恩病的方法并且术后的复发非常常见,但仍有70-75%的克罗恩病患者因为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了克罗恩病的并发症如肠道狭窄或梗阻等原因需接受手术治疗。由于克罗恩病的好发部位位于末端回肠及盲肠,
为支撑区域尺度重金属镉(Cd)污染农田的分区管理决策,以湖南省某典型粮食大县为案例,通过区域网格采集土壤和水稻样品,分析县域Cd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单因子评价、地累计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法,评估该县Cd污染风险。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方法对Cd污染风险区划分差异较大。单因子指数法显示该县仅有5.9%的区域存在污染风险,地累计指数法显示该县29.2%的区域存在污染风险,主要分布于中东部。而健康风险评估
背景和目的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五年生存率较低。早年发病胃癌(Early-Onset Gastric Cancer,EOGC)是指发病年龄≤45岁的胃癌,其常因延误诊断而导致肿瘤进展。近年研究表明女性青年胃癌呈现增加的趋势。EOGC在性别上、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方面均较传统胃癌有显著的不同,提示EOGC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由于EOGC较传统胃癌环境毒素接触少,故遗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