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生不浪文化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考古学文化。经过多年考古工作的展开,学术界对海生不浪文化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以往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文化内涵和文化谱系等传统问题上,对环境、生业、聚落等方面的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本文的目的主要是对海生不浪文化做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研究。一方面,对其自然环境、分期和类型进行总结和补充;另一方面,深入探讨其生业经济、聚落形态等问题,希望能够对海生不浪文化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本文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海生不浪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简史,写作思路与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自然环境研究。介绍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现代自然环境,并在以往环境考古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多个剖面的孢粉、沉积物、微量元素含量、有机质含量、泥炭层等气候和环境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复原和重建海生不浪文化时期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分期和类型研究。收集整理海生不浪文化经过发掘和调查的遗址材料,初步厘清海生不浪文化的分期和年代(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并在分期的基础上讨论其文化面貌的区域差异问题,对海生不浪文化进行类型划分。第四部分,社会考古学研究。包括海生不浪文化的生业经济研究和聚落形态研究。生业经济方面,通过分析海生不浪文化的生产工具、动物资源的利用和稳定同位素,探讨该文化的生计模式。聚落形态研究方面,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微观上运用家户考古和聚落考古的研究方法,以庙子沟遗址为例分析海生不浪文化家户的内部功能分区及其变化,进而探讨单个聚落的布局和结构。宏观上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海生不浪文化聚落的等级、空间分布及聚落间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第五部分,结语。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