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膜润滑机械密封湍流效应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fu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流体机械向高参数方向发展,机械密封面临高压或高速的恶劣运行工况,密封端面间的润滑液膜往往处于湍流状态,对机械密封的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论文针对高压工况和高速工况下的液膜润滑机械密封,基于润滑液膜的湍流润滑理论建立了有限元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参数下湍流效应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Brunetière改进的湍流黏度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结合松弛迭代技术实现了润滑方程和液膜湍流模型的数值求解。针对典型的二维无限大平板,在剪切流和压差流两种基本流动情况下,对比分析了经典层流润滑模型和湍流润滑模型下层流、过渡、湍流三种不同流动状态下的压力分布,研究了平板上不同槽型的影响规律。基于此模型,开展了应用于高压工况的具有锥度的流体静压型机械密封的湍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几何参数下,层流模型中的开启力、刚度和泄漏率均大于湍流模型,而摩擦系数较小。在不同工况条件下,考虑湍流效应时转速对泄漏率和摩擦系数的影响比较显著;随密封压力的增加,液膜开启力增大而摩擦系数降低;研究范围内湍流模型的摩擦系数随膜厚的增加而增大,而层流模型中的摩擦系数随膜厚的增加不断减小。针对应用于高速工况下的液膜润滑螺旋槽端面机械密封,对比分析了不同螺旋槽几何参数和工况参数下湍流效应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当转速n≥20,000 rpm时,润滑液膜处于完全湍流状态,液膜的湍流效应显著提升了螺旋槽机械密封端面液膜的动压效应,润滑液膜的开启力、泄漏率和刚度均明显大于层流模型预测值。相较于非开槽区液膜,螺旋槽内产生更加明显的湍流效应,其内液膜流动行为远不同于层流模型。以开启力为优化目标,湍流模型获得的优化螺旋槽几何参数在螺旋角、槽深明显不同于层流模型。在考虑湍流效应的基础上,考虑润滑液膜的黏性剪切作用,建立了机械密封热流体动力润滑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广义雷诺方程、准三维液膜平均能量方程和动静环热传导方程进行耦合求解,对比分析了层流热模型和湍流热模型下几何参数和工况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湍流效应对静压型机械密封的温度分布十分显著,在不同参数下,湍流热模型的温度值远大于层流热模型。对于高速螺旋槽密封而言,由于流体热效应明显降低了液膜黏度,削弱了流体的动压效应,使得两模型下的压力峰值相差不大;湍流热模型下的温度分布均大于层流热模型的值,由密封环外径侧到内径侧温度分布逐渐升高,对于液膜平均温度和静环端面温度而言,由于较多的冷流体流入槽区,非槽区的温度明显高于槽区的温度值。在不同的参数下,湍流热模型的值均大于层流热模型的值,归因于湍流的影响增大了润滑液膜的黏度。
其他文献
超级电容器因其充放电迅速、稳定的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绿色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储能器件。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最核心的部分。目前金属化合物因其丰富的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具有高氨氮、低碳氮比等特点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而老龄垃圾渗滤液尤为突出。若直接采用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处理时,有运行能耗高、碳源投加量大、脱氮效率
Vitrimer材料因其内部含有可逆共价网络,在外界因素如热、光等刺激下可发生网络重组,实现拓扑结构的重排,而重排过程不会造成交联密度的改变,与传统热固性塑料相比,表现出可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逻辑、社会背景、理论渊源等角度,阐述了从马克思早期异化理论,经《资本论》中的经典拜物教批判理论,到当代拜物教的新形态——空间拜物教的衍变过程。通过对经典著作的梳理和考察,我们发现在商品、货币和资本的奴役下,物化对人主体意识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层面中。而在城市化和资本化语境下,城市文明建设促使自然空间融入到社会空间生产当中
侵彻钻地武器因其独特的战斗特点和打击破坏效果逐渐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威慑手段,但是这种武器地下爆炸威力的定量分析目前尚不完善,利用地震波测算武器爆炸当量的研究多集中在用震级估算爆炸当量。根据侵彻战斗部先侵深再爆炸的特点,本文以爆破工程中对萨道夫斯基公式的应用为基础,探索了专门用于侵彻武器爆炸当量估算的方法,具体工作如下:(1)阐述了地震波能量与震级和爆炸当量的关系,研究了基于地方性震级M_L和
机械密封是涡轮泵轴端密封的最常用形式,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由于端面温升过高常常会导致端面间液膜汽化,和端面产生热变形,严重影响机械密封的工作性能,甚至导致安装涡轮泵所
二维纳米材料具有超薄的厚度、巨大的表面积,展现了优异的柔性和新颖的物理特性,已经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但是目前对于二维纳米材料的研究通常局限于层状材料,对于二维非
目的: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恶性癌症,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作为宫颈病变自然进程中的早期阶段,发展较为缓慢,有一定的可逆性,因此,寻找CIN I进展的关键影响因子对宫颈癌预防关口的前移具有重要意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病因,但并非唯一因素。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多环芳烃(PAHs)作为具有致癌性的主要环境污染物,对癌症
随着我们国家城市更新和高校新校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同时,随着城市人口集聚和高密度发展,城市道路网密度不断提高,学校周边各类休闲娱乐设施的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市区校园
背景: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Congenital long QT syndrome,CLQTS)为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QT间期异常延长、晕厥、抽搐以及反复发作的致死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