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鱼肉蛋白酶解物及糖基化物的制备以及提高冻藏鱼糜稳定性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草鱼鱼肉蛋白进行水解、糖基化,得到一种兼具抗氧化性的糖类抗冻剂,并对该抗冻剂进行抗氧化性评价以及提高冻藏草鱼鱼糜稳定性的研究。1、为研制出一种草鱼鱼肉水解复合酶,实验首先测得草鱼(1200±200 g)鱼肉中水溶性蛋白含量∶盐溶性性蛋白含量∶不溶性蛋白含量比为30.58%∶59.70%∶9.72%,即得到草鱼鱼肉蛋白水解复合酶比例3:6:1。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对提取的草鱼鱼肉中溶解性不同的这三种蛋白,均分别选用五种不同来源的蛋白酶进行酶解,在筛选出水溶性蛋白、盐溶性性蛋白、不溶性蛋白对应的较优水解酶的基础上,设计不同复合酶组合,进一步水解草鱼鱼肉蛋白,最终确定鱼肉蛋白水解复合酶的最优组合及各酶活性加量比例为: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胰蛋白酶=3∶6∶1。进一步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确定草鱼鱼肉蛋白复合酶最优酶解条件是:酶解时间为4 h、酶解p H为7.5、总加酶量为800 U/g(每克鱼肉按碱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胰蛋白酶=3∶6∶1的活性比例共添加800 U活性的蛋白酶),所得草鱼鱼肉蛋白酶解物(简称酶解物)在3 mg/m L时,DPPH清除率为40.24±2.74%。2、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确定酶解物最优糖基化条件是:糖基化反应时间为2 h、TGase酶加量为900 U/g、氨糖与酶解物蛋白含量质量比(W/W)为9∶1,所得草鱼鱼肉蛋白酶解物的糖基化物(简称糖基化物)在3 mg/m L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8.05±1.67%。此时接枝度为97.10±0.97%,说明所得酶解物的糖基化反应彻底,糖基化物有较高的纯度。3、通过比较Vc、酶解物及其糖基化物DPPH清除率、还原力、亚铁螯合性得出,当三者浓度在1~5 mg/m L范围时,DPPH清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糖基化物>VC>酶解物。三组的还原力在1~10 mg/m L的测试范围内,一直保持VC>糖基化物>酶解物,亚铁螯合率在1~2 mg/m L范围内,糖基化物>酶解物,3 mg/m L后二者的亚铁螯合率基本相似,而Vc组未监测到活性。上述结果说明酶解物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而对其进行TGase糖基化,在一定浓度时,能显著改善其抗氧化性质。4、分别向草鱼鱼糜中添加与鱼糜质量比为0.3%(W/W)的酶解物、0.3%(W/W)糖基化物、0.1%(W/W)VC、4%(W/W)商业抗冻剂,并将鱼糜置于-20℃进行8周的冻藏实验,无添加物的鱼糜做对照组。通过比较各组鱼糜盐溶性蛋白含量、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羰基含量、TBA值发现,商业抗冻剂、Vc、酶解物及其糖基化物在草鱼鱼糜冻藏期间对鱼糜有保护作用,酶解物及其糖基化物在草鱼鱼糜冻藏期间对鱼糜的保护效果优于商业抗冻剂和Vc,糖基化物对鱼糜的保护效果优于酶解物。
其他文献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人类所需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但日益严重的温度胁迫严重制约小麦的生长与发育。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全球变暖及极端温度频现的背景下,小麦灌浆期温度也逐渐升高,严重威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对小麦材料SHW-L1、矮抗58、W98616、蜀麦580灌浆期(DPA15-25)进行4种不同温度的胁迫处理,分析植株和籽粒的表型变化
本试验探究在饲料中添加机体内合成L-肉碱所需要的原料(Lys、Met、烟酸、VC、VB6和FeSO4),考察对鲤鱼的生长性能、肉碱合成能力、肌肉品质、排氨率以及冷应激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初重为130±0.5g健康鲤鱼270尾,随机分成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分别饲喂对照组饲料(基础饲料)、高脂组饲料(在基础饲料配方基础上提高脂肪含量,减少蛋白质),高脂原料组饲料(在高脂低蛋白饲料中添加L
水稻在粮食作物中的地位不可动摇,世界各大洲都有水稻的种植。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加上沙漠化、盐碱化等自然因素,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安全日趋严峻。因此,提高水稻产量、确保高产稳产、改善稻米品质是水稻育种中不变的课题。种质资源和骨干亲本是育种的基础,发掘种质资源有利性状,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是创制突破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前提。西南稻区具有独特的高温、高湿、寡日照的气候条件和复杂
沙尘气溶胶的源区、传输路径、时空分布特征及起沙机制对研究沙尘天气的气候和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使用1997~2016年(近20年)阿拉伯半岛90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记录和卫星观测资料分析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结合气象条件总结其形成过程和原因;根据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确定沙尘传输路径;最后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沙尘天气的起沙量和分布情况,并加入模拟的尘卷风起沙量,进而
Dmrt基因家族编码蛋白是一种包含DM结构域的转录调节因子,该结构域是在果蝇Doublesex(Dsx)基因和线虫Maleabnormal-3(Mab-3)基因这两个性行为调节因子中首次发现的一种DNA结合基序,因其在性别决定和分化方面的功能而被深入研究,并在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得到广泛鉴定。本研究通过RACE及同源克隆技术扩增获得了中国大鲵Dmrt1/2/3/A1/A2基因c DNA序列,并对
本研究利用已有的种质资源材料、R498/R3551重组自交系以及片段代换系(R498为轮回亲本、Basmati为供体亲本的BC4F6)群体等,通过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以及近红外分析仪测定法开展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群体数据测定和分析,建立了近红外分析仪定标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群体QTLs分析和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定标模型的构建:通过化学方法测定发现资源材料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较
哺乳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群落调节并参与了其宿主的多种生理功能,在宿主对环境的适应上起着重要作用。高海拔环境作为地球上的极端环境之一对人类及动物的生存提供了严酷的挑战,在适应高海拔环境的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可能也参其中。然而,目前关于野生高海拔非人灵长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却较为缺乏。了解高海拔非人灵长类肠道微生物的特点有助理解其对高海拔的适应机制以便对高海拔灵长类进行更合理的保护;同时由于非人灵长类与人的亲缘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属于禾本科,为玉米的近缘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不仅是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又可作为一种新型饲用作物。目前市场对于薏苡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其产量却很低,供不应求。抽穗期、株高和分蘖是当前影响薏苡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对这些农艺性状的研究,有助于优质高产薏苡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以大黑山薏苡(DHS,野生驯化种)和兴仁小白壳薏苡(XBK,栽培种)的
卷叶象甲科(Attelabidae)属于昆虫纲(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亦称卷象,有独特的卷叶行为,在国内分布广泛。然而相关研究较为缺乏。2018年调查了雅安雨城区的卷象资源及其对应的植物种类,共采集240个卷象样品,分属14种,对应寄主植物19种。其中绝大多数为专性寄生,而半黑卷象(Apoderus dimidiatus)寄生3个目中的7种植物。拥有较广寄主范围的半黑卷象
肠道微生物群落共存于动物的胃肠道,对宿主的免疫、生理、代谢和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宿主饮食和系统发育是调节动物肠道菌群的两大主要因素,但是很难区分宿主饮食和系统发育的影响谁更大。同时有关高低海拔环境对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影响的研究也很少。猕猴与人的系统发育关系相近,犬与人的饮食很相似。本研究采用分别生活在高海拔和低海拔环境中的人、犬和猕猴共134份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